“老母機”沈陽機床孵化國內首批智能工廠
“機床是萬機之母,‘老母機’要生出新蛋來。”沈陽機床集團文化部部長黎先東如是說。
6月25日,在鄂西大山深處,由沈陽機床集團孵化建設的全國首批智能工廠,分別在湖北省十堰市圣偉屹公司和襄陽軸承廠相繼建成投產,助力兩家企業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也同步開啟了制造模式重構變革的新升級。這是國內在真正意義上建立的首批兩家智能工廠。
這也標志著,沈陽機床從I5智能機床的產品制造商,向智能工廠工業服務商轉型的又一重大跨越。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圣偉屹公司,將全方位對接技術工人的創業夢想,并以前店后廠模式,體驗式營銷模式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加工工藝,智能工廠的定位為裝備服務5S標桿模式。“我們將在沈陽機床的支持下,開展I5智能機床營銷服務、智能制造、創業平臺三大業務。”圣偉屹公司董事長鄭建偉介紹說,新投產的智能工廠總投資3000多萬元,由沈陽機床集團、ABB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等四方聯合打造,短短半年就實現投產。
“智能的加工體驗,卓越的遠程操控,我們這座智能工廠的搭建,將以最前沿的理念帶來制造模式的升級,打造產業鏈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為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持。”技術總監趙放軍說。目前,依托智能工廠先進的制造能力和服務優勢,已經讓圣偉屹公司新接到50多個品種的汽車配套產品訂單、合同額上億元。
與此同時,在一百多公里之外的襄陽軸承公司切削分公司新廠區內,100多臺I5智能機床整合建構的智能工廠里一派繁忙生產的景象。“不僅實現了機床設備的智能操控,而且利用WIS車間管理系統對產品制造的全過程實現了智能化管理,未來幾年,企業將進一步完善I5智能機床、WIS車間智能系統、ISESOL云平臺,加速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襄軸切削分公司副總經理許沛說。
據介紹,原來在襄軸的制造體系中,生產任務管理需要層層下達,人工傳遞,工作量也由人工統計。這兩新建的智能工廠通過WIS車間智能化管理,可以把產品生產任務直接下達每臺機床,每臺設備每天加工量、合格率、哪個工人干的,都在系統里自動生成,管理和生產效率提高后,工人每天勞動時間大幅減少。
從鮮明的對比的數據上看,智能工廠的便捷正在為這座深居鄂西北的老廠帶來勃勃生機。
據沈陽機床優尼斯工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智能工廠項目的副總經理李曉雷介紹,從2014年全球首發I5智能機床,到2016年全國首建智能工廠,沈陽機床集團正在依托獨有的I5數控系統、I5智能終端制造能力、U2U和再制造等全新商業模式,加速從產品制造商向工業服務商轉型。今年以來,沈陽機床已在全國啟動建設30家智能工廠戰略,目前已簽約15家。
根據業內的解讀,智能工廠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最終達到最優生產、無人干預、效益最佳和動態平衡的目標。而沈陽機床所探索搭建的智能工廠,正是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以I5智能機床為載體,以WIS車間管理系統為手段,最終實現無人化生產、效益最大化的智能工廠模式。未來,這種最現代的中國制造智能工廠模式將在全國推廣復制。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