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煉油“老字號”發力“智能工廠”
作為中石油撫順石化公司智能制造成果的代表,一部形似手槍的儀器擺在了記者眼前。它的創造者,是刁克劍帶領的技術團隊。
今年45歲的刁克劍是中石油撫順石化工程建設公司信息研發中心主任。27年前,從技校畢業的他從機械維修工人做起,通過不斷學習轉型為研發人員,尤其擅長微電子技術。
他向記者解釋,這部手槍大小的儀器是多功能巡檢儀,將其對準被檢設備,輕叩扳機,就能采集設備的溫度、壓力等數據,如有異常,會立即報警。相較人工巡檢,數據精度顯著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目前已更新到第三代產品,具備數據采集、監測和傳輸,實時定位,語音通話,指令回傳等功能。
產品的更新換代仍在繼續,這一次,刁克劍瞄準了數字化員工系統。他致力于將儀器打造成該系統的移動終端,在撫順石化乃至中石油集團推廣使用。“通過物聯網技術,系統將整合巡檢儀的諸多功能,為工作現場的員工打造出隨身攜帶的‘小操作室’,與操作室實現數據和操作指令的交換;操作室也能實時捕捉工作現場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產與人身安全。”該項研發的技術儲備已基本完成,數據整合將于近期啟動,樣機預計最早2017年出爐。
此外,刁克劍團隊近年來還研制出便攜式硫化氫報警器、消防機器人、石化專用智能滅火裝置等科技成果。被稱為我國煉油工業“搖籃”的撫順石化,向智能工廠轉型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不僅是撫順石化,記者近日在中石油下屬的其他遼寧石化企業采訪中發現,信息化技術正在為這批擁有近80年悠久歷史的老牌煉廠注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錦州石化苯乙烯車間中央控制室,車間主任杜師傅向記者展示了班組績效管理平臺。鼠標點擊則能獲取苯乙烯的產量和能耗、物耗每日數據,并且成本和銷售數據相對接,利潤情況也一目了然。信息化管理還直接作用于生產過程的優化。錦州石化“數字化桌面煉廠”上各裝置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收率情況,將用以確定原料、裝置和工藝等單項技術的改造方向。
錦西石化則通過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保證了裝置的平穩運行,并有效降低能耗。以全流程自動為目標的自控率監控與控制器優化項目,使多套裝置自控率保持在98%以上,裝置運行平穩率達95%以上。“閥門再也不用大幅度頻繁開閉,有效降低設備磨損老化程度,對下游裝置的沖擊也相應減小。”重油催化車間的技術人員畢師傅說。
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目標下,石化行業被期望通過智能制造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安全運行水平。在市場低迷之際,通過技術創新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更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從人力到機械化、信息化,到目前廣受熱議的智能化,技術不斷更迭,但在生產者看來初衷始終如一。“我們最終追求的不是最高的技術,而是最實用、最高效、最可靠和最安全。”刁克劍表示,“但如果不追求技術制高點,就注定會落于人后。”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