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黨:須謹記智能制造不是中國制造的根本目標
由中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6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于2016年12月11-12日在北京舉行,德國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顧建黨出席并發言。其表示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這不是中國制造業根本的目標。今天中國制造業必須要去思考六個字,過剩,倒逼,顛覆。必須要鳳凰涅盤,在倒逼機制下實現以智能制造為引領的新的超越。
以下為發言實錄:
顧建黨:很高興能夠分享全球視野對中國制造業,中國智能制造的啟發和意義。我說非常高興,第一菲尼克斯是來自德國企業,我們是100%中國人的管理。技術發展的趨勢到了今天這個階段一個必然的數據,第二,是德國制造業,德國的先進制造業去向未來去捍衛新的領導地位的一種必然的選擇,但是第三個,也就是德國制造業的危機意識。
作為一個整體的所謂的整個產業去思考,當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和趨勢去改變整個全球制造業藍圖的時候,德國人的回答是什么?要站出來重新去擁抱新的顛覆性技術,重新去思考如何去顛覆技術,去引領未來新的制造領導力,我想這是德國工業4.0三大最根本的三大訴求。
在過去3到5年,我們從相應意義上的智能工廠,智能制造德國工業4.0慢慢回到作為一個智能去改變整個制造業的版圖,從工廠到智能的產品,到智能的服務,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去思考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所以說德國人我們一開始講工業4.0是制造過程,今天我們談到的是產品智能化,服務智能化,在過去3到5年,大家可以看到德國工業4.0一個非常非常獨特的特色,第一工業4.0的提出是整個得到產業驅動的數據,德國產業界行業協會說,我們要去引領未來產業的變革,但是你會發現德國和中國也是有相同的地方,政府要引領,我們說不行,也不僅僅是產業的訴求,也應該是德國的國家戰略,因為工業4.0的成敗將會決定德國工業的未來,也包括德國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說第二點是政府的引領。
第三個,我們不管是產業還是政府,市場導向仍然是德國工業4.0,整個產業驅動一個最根本的機制,最后一個,不管是產業還是我們政府如何去呼吁,最終落腳點是企業,不管是菲尼克斯還是其他的企業,把推動工業4.0作為根本。
我們要推動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是它不是中國制造業根本的目標。如果我們來推動中國智能制造,我們要回到中國制造業今天的機遇和挑戰,今天中國制造業必須要去思考六個字,過剩,倒逼,顛覆。必須要鳳凰涅盤,在倒逼機制下實現以智能制造為引領的新的超越,中國的智能制造架構是一個復雜的架構,和所有戰略相比它的面和光度深度是不一樣的,它將真正改變整個中國制造業所有的環節。
但是有三個根本的要素我認為,第一,就是一切數字化,當一切都數字化的時候,我們上天入地的夢想才有基礎。第二,軟件是什么?軟件就是把個人的智慧,團隊的智慧、產業的智慧用軟件去重新定義制造業,在我們走向大國重器的過程之中,軟件會越來越成為支撐中國大國重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的力量,最后才能夠讓整個的價值鏈和生命周期變得可以集成,可以透明,最終才能夠實現我們所講的真正地可自主,透明化的所謂的智能工廠和智能生態圈。
你會發現在我們走向智能制造過程里面,邊界在打破,跨界融合是智能戰略的核心競爭力,當我們在推動智能制造過程中,一定要理解過去傳統的邊界都會消失,新的跨界融合的戰略和競爭力將會改變的未來,對我們的自動化行業來講,對企業來講菲尼克斯做了什么,一定要把智能化技術團隊和軟件技術團隊合起來才能真正引領智能的未來,如果你的團隊不能融合,你的解決方案也不可能融合,所以我說跨界融合不僅是對外的融合,也是對內的融合,同時未來的智能制造是三大工業技術的結合,今天我們談信息技術,我們談智能技術,但是大國重器,中國的制造業如果沒有以創新和品質為引領的工藝技術的堅守,就不可能有中國的真正地未來,所以我說我們必須要把三大IT技術,工藝技術為技術,信息技術我們要擁抱它,這樣中國制造業就有未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