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提出數字中國建設目標 物聯網應用至關重要
物聯網應用創新了社會治理模式,促進了各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共建共享。但同時,我國物聯網發展仍存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網絡安全問題延伸、物聯網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尚需繼續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加強物聯網安全監管等方面下功夫。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了數字中國建設目標,大力發展物聯網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物聯網發展加速了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深刻地影響著整個經濟社會的變革創新。
物聯網發展意義重大
物聯網應用創新了治理模式。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在線監測、實時感知、遠程監控成為了管理新亮點,極大地創新了社會治理模式。無論是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防控,還是危險源監控和應急救災等領域,物聯網應用實現了在線實時管理,極大地提高了突發事件預判和應急處置能力。
物聯網應用促進了綠色低碳。物聯網應用促進了各領域用料、用能、用水的精細化,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工業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工廠生產線具備了自我感知能力,根據材料配方需要,實時、精準地用料、用水和用能,提高生產資料的利用率,降低廢水、廢氣等污染物排放。能源物聯網的發展促進了物聯網技術在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和利用各環節的應用,實現用能的實時感知、精準調度、故障判斷、預測性維護。
物聯網應用促進了開放合作。物聯網應用不僅加強了人與人之間連接,更加強了人與物、物與物直接的連接,打通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信息流通渠道,促進了物與物之間的協作。工業物聯網應用將不同流水線、不同車間、不同工廠內的機器連接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標準化通信的開放網絡,強化了機器之間信息流動,促進了機器之間、流水線之間、車間之間、工廠之間的協同協作。
物聯網應用促進了共建共享。由于物聯網的軟硬件接口、傳輸協議等標準化,促成了物聯網網絡互聯和信息互動,使得各類開放式的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得到了快速發展。視頻監控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促進了公安、交通、金融、環保、國土等部門視頻監控網絡的共建共享,統一了視頻探頭,統一了視頻監控網絡,統一了數據存儲中心,不僅減少了各部門重復投資建設,而且大大提高了網絡利用率和覆蓋率。
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短板
物聯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射頻識別、傳感芯片、操作系統、組網協議等物聯網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核心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研究不深入,產學研脫節,技術和產品滯后國外發展步伐,存在代溝。由于缺乏自主可控的通用性物聯網操作系統,國內物聯網產業生態難以協同配套,嚴重制約著物聯網應用平臺化和生態化的發展。
傳統網絡安全問題正在向物聯網領域各處延伸。萬物互聯讓傳統網絡安全問題借助物聯網延伸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居民生活等各個物聯網領域,隨著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物聯網安全問題像火災隱患一樣普遍,將延伸到物理世界的各個角落。特別是交通、水利、能源、電力、通信等行業物聯網應用安全日益嚴峻,突發的物聯網安全問題有可能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穩定。
傳統安全防護技術難以跟上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發展步伐。目前市場上做互聯網安全的廠商很多,從應用安全、主機安全、存儲安全到網絡安全,公司數量眾多,但做物聯網安全的公司卻不多。由于和傳統互聯網環境下的安全保障措施有很大差別,大部分物聯網公司都只擅長做物聯網應用,但對物聯網網絡安全幾乎都涉及不深。
缺乏體系化的物聯網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和機構。在互聯網安全方面,管理機構、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都已經很明確。但在物聯網領域,關于物聯網安全管理制度方面,除了工信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工業控制系統管理相關規定之外,其他重要領域的物聯網數據采集、接入、組網等領域安全管理和規章制度還存在不少空白。
缺乏物聯網接入產品安全評測、風險評估和等級認證等制度。物聯網產品被廣泛應用到了通信、電力、能源、交通、水利、國防、醫療等各個重要領域,這些領域的物聯網安全事關國家安全,但這些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產品并沒有實行安全測評等相關技術風險評估制度,產品有可能存在安全問題或被黑客遠程控制和利用,安全隱患和風險極大。
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物聯網治理深度不夠。目前,各類物聯網產品應用采集了大量數據,由于受限于挖掘技術和商業模式,采集數據的?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并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另外,從物聯網本身的角度來看,物聯網自身采集的數據對整個物聯網治理具有重大的意義,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精準地感知整個物聯網網絡安全態勢。
推進物聯網建設的著力點
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整合產業優勢資源,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打造涵蓋物聯芯片、操作系統、網絡協議、應用程序等在內的全鏈條自主可控的物聯網產業鏈。重點加快物聯網感知芯片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攻關,加強數模轉換技術研究,提高芯片采集精準度和應用穩定性,研發能夠滿足市場實際應用需求的高性價比物聯網感知芯片。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節電、微型物聯網操作系統,豐富操作系統網絡和應用接口,提高操作系統穩定性。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組網和通信傳輸協議,加強協議安全保障,提高物聯網組網的穩定性和通信傳輸效率。創新基于通用操作系統的物聯網應用發展模式,拓展物聯網應用場景,整合物聯網應用開發者,構建物聯網產業生態圈。
加強物聯網安全監管。完善物聯網安全監管制度,建立起貫穿物聯網產品研發、接入組網、數據采集傳輸、平臺運營等全鏈條的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各環節安全風險可控。建立重點領域物聯網接入產品的安全評測和等級認證制度,重點加強能源、電力、水利、軌道、石化、冶金等重要工業控制系統以及國防、金融、電信、安防、醫療健康領域物聯網應用操作系統、組網協議、應用軟件的安全性測試和評估,確保連接、組網、配置、設備選擇與升級、數據和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可控。順應物聯網安全發展態勢,建立物聯網安全態勢在線監測應急管理平臺,推進物聯網治理的網絡化、平臺化和智能化。
加強物聯網應用領域大數據開發和應用。加強物聯網在產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售后服務等各領域深度應用,促進數據采集和挖掘,推動產業組織和運行模式創新,培育新型信息服務業態。加強物聯網在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推進實時感知和在線監測,推動數據決策,提高政府社會治理的預判和研判能力,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加強物聯網在民生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強民生數據采集,優化配置民生服務資源,提升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加強大數據技術在物聯網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中的應用,提高對物聯網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確保物聯網安全可管可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