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工業自動化的重要發展方向
近來,智能制造廣受各界熱議。但是還有幾個詞,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總是跟智能化一起出現,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總體來說,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都是智能化的基礎,倒也有其各自的特點。
數字化一般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把聲、光、電和磁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把語音、文字和圖像等信息轉變為數字編碼,用于傳輸與處理的過程。與非數字信號相比,數字信號具有傳輸速度快,容量大,放大時不失真,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好等特點。
所謂自動化是指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運行。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信息化生產力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同,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
智能化應當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處理信息與問題;二是具有擬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例如自適應、自學習、自校正、自組織、自診斷和自修復等。
數字化是信息化、自動化的基礎。
數字化是將抽象的東西提煉出來變成具體的量化數據后,變成數字,信息化是在數字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提煉,抽取有價值的東西才成為信息,換句話說,數字是第一步,信息是第二步。
自動化需要通過編程來實現機器的自動操作或運行,同樣離不開數字信號的傳遞,所以數字化也是自動化的基礎。
信息化是更高級的自動化。
工業企業的自動化是信息化的基礎,如果工業企業還沒有達到實現自動化的程度,那么信息化就無從談起。在自動化系統中完成信息的獲取、轉換、顯示、傳遞處理和執行等功能就是信息化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
在計算機未普遍之前,自動化只是高級的機械化,只有全面使用電腦才是自動化的標志。從發展歷史來看,機械時代就有自動化了,而那時的信息技術是相對落后的。而信息時代的自動化,則是機械時代自動化的基礎上配合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自動化。機械時代的自動化目的就是省力,減少人的體力勞動。而信息時代的自動化不僅可以減少人的體力勞動,還可以減少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因此可以說,信息化是更高級的自動化。
無論是數字化、自動化、還是信息化都是智能化的基礎。若沒有數字信號、自動化技術、信息系統,智能化也是不知所出的。智能化是自動化技術當今和今后的發展動向。德國等發達國家相繼提出自己的再工業化政策,中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各國政策矛頭紛紛指向智能制造。
在智能化的進程中,我國起步不算晚,進展不算慢,與發達國家相差不多。但我國在自動化階段和信息化階段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國在發展智能制造的同時,還應加強補課。企業在做好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同時,還要加強制造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