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嶄露頭角 寶安企業搶占智能制造高地
智能改變未來,轉型促進發展。7月27日至29日,2017深圳國際智能裝備產業博覽會暨深圳國際電子裝備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與2017寶安產業博覽會同期舉行。在力爭打造全球智能裝備領域第一展的智博會上,來自寶安的“隱形冠軍”層出不窮,在智能自動化設備、機器人、3D打印、可穿戴產業等領域推出的最新技術和產品引人矚目。
1、誕生國內首條工業4.0生產線
從初始加工料件的運送,到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再到成品的包裝運送甚至堆放,全部工序都在智能系統操作下自動完成。這是深圳市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條工業4.0智能工廠生產線。
經過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德富萊科研人員有效集成前后端系統,打通了智能設計、智能管理、智能生產等整個智能制造的全環節。這是一條實現工業4.0標準大規模可定制化生產的柔性線,融合國際領先的自主移動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協作技術、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不僅做到大規模生產,而且能夠做到柔性制造,即可根據訂單需求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實現多個品種的大批量生產。目前,德富萊已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訂單。
深圳市電子裝備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施浩表示,國家正在力推中國制造2025,智能工廠建設正在走熱,其間蘊藏上萬億元的大市場,寶企自主研發的工業4.0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有望快速“復制”到全國。
放眼全市,德富萊只是深圳力推智能制造的一個縮影。目前,深圳智能制造風生水起,試點示范不斷拓展。深圳先后有大族激光等4家單位入圍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創維等5個項目獲國家智能制造專項支持,6家單位入圍廣東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其中,華龍迅達VRII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獲工信部2016年度兩化融合優秀解決方案,應用于汽車、核電、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并成功開拓韓國市場。
2、“隱形冠軍”各展所長
7月28日,在智博會活動之一的第三屆全球智能制造高峰論壇上,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機器人、精密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不斷提升。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先進制造業(新口徑)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2499.32億元和2335.21億元,增幅分別為10.2%和9.7%,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4個、1.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69.5%和64.9%。
近年來,深圳的制造業高端化持續提速,GDP的含金量穩步提高。智能制造、先進制造,已成為“深圳質量”的有力詮釋。
安澤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就是深圳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安澤智能加大自主研發,布局機器人產業,全面覆蓋警用、商用、民用、工業、醫療等多個機器人應用領域。比如,“安必能”系列協同機械臂,采用多項航天機械臂專利技術,瞄準工業自動化高端及特種行業應用需求,已經規劃并研發出多款機型,其防爆協同功能、抓取重量和臂展尺寸具有獨特優勢,多項功能和指標填補國內外市場空白。
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和經濟大區,寶安的工業也在快速轉型升級。寶安區內智能制造、先進制造的“隱形冠軍”眾多,時不時就會顯露出來。紫光日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SMT生產線,包括回流焊、印刷機、接駁臺等諸多領域生產流程,反映我國智能裝備的發展水平,體現了智能裝備的自主安全可控。路遠智能裝備公司在國內首創的SMT貼片機,成功使用磁懸浮技術、工控線掃相機、自帶剪切裝置等,貼裝精密,有望打造成中國首家SMT設備4S企業。
3、寶安打造深圳智能制造第一區
2016年,寶安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50家,數量居全市第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31億元,占全市21.7%;其中,機器人、數控機床、無人機等智能制造裝備產值628億元。寶安區是深圳市的產業大區、制造業大區,產業升級任務緊迫,同時也具有打造深圳質量的充分條件和發展智能制造的產業基礎。
今年4月末,寶安區召開質量工作動員大會暨第八屆寶安區質量獎頒獎大會,首次正式發布了《“深圳質量 寶安智造”三年行動計劃》,對今后一段時間內打造國際水準、國內一流、深圳第一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和標準建設、質量引領、專利發展、品牌培育、執法保障等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寶安區提出了“3+3+3+10+4”重任務,即:建設3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在電子信息、激光、智能裝備等領域培育3家國家級“質量標桿”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數字車間”“智能工廠”三大智能制造技術改造,在激光+、衛星+、機器人等十大領域推進智能制造應用與發展,構建并完善創新、招商、人才和政務四大支撐體系,提質量,創品牌,定標準,立信譽,打造深圳市智能制造第一區。
在此框架下,寶安區立足深圳市和轄區內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智能制造在產業各領域的應用與普及,探索形成具有寶安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實現產業智能化轉型和質量提升,形成新一輪增長動力。
鏈接
“機器換人”需求大
但核心專利缺失
7月27日,全球機器人產業峰會暨世界機器人高端論壇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多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聚焦機器人產業的現實與未來,以全球化的視角,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會上,深圳安澤智能全球首發多款機器人,引領行業方向。
專家指出,中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兩面性”:一面是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讓工業機器人逐漸“占領”工廠,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另一面是資本跑步進場讓服務機器人遍地開花,掃地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兒童陪伴機器人、社交機器人等進入千家萬戶。但機器人產業的“兩面性”分別面臨不同的困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高但核心專利缺失;服務機器人低智能化,發展受限。
數據顯示,中國眾多制造企業已經做好了“機器換人”的準備。中國工程院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64.2%的企業具有強烈意愿,14.5%的企業正在做“機器換人”準備,而目前中國每萬名制造業工人擁有36臺機器人,僅是德國和日本的十分之一,潛在需求空間巨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