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頻道

      苗圩部長發表署名文章: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成果豐碩的五年。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治國理政全局和民族復興大業,就大力振興制造業、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出一系列新論述,引領和推動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了新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性交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部署,瞄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偉大征程,使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邁入了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穩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多措并舉穩增長,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較快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業是立國之本。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穩增長關乎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穩定。面對一段時間內工業下行壓力,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產業政策要準的要求,狠抓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努力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確保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一)投資活力有效激發。穩定工業增長,投資具有關鍵作用。我們推動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改善投資環境和改進投資服務,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先進制造領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得益于一系列穩投資的綜合性政策措施,我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從2012年的15.46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2.78萬億元。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從2012年的80.8%提高到2016年的82.4%。我們將技術改造作為穩定工業投資的重要抓手,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實施了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技術改造項目。2013-2016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3%,其中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4.3%。2016年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0.6%,比2012年提高7.7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工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

        (二)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我們積極應對外需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在穩定擴大傳統消費的同時,培育壯大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新興消費熱點,釋放內需潛力。受益于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征以及節能與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汽車消費持續增長。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產銷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有望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積極推動國務院兩次出臺促進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擴大內需潛力的政策措施,促進信息消費蓬勃發展。信息產品供給水平不斷提升,手機產量和市場規模全球第一,2016年生產智能手機15億部,占全部手機產量的74.7%。家庭居住、個人穿戴、醫療健康等新型智能硬件層出不窮。線上線下融合業務創新活躍,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持續擴大,交通出行、旅游住宿、餐飲外賣等領域的新型消費迅速興起。信息消費規模由2013年的2.2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9萬億元,年均增幅達21%,間接帶動經濟增長10萬億以上。

        (三)開放合作日益擴大。我們積極貫徹對外開放戰略,協調“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搭建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平臺,支持境外產業合作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工業通信業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上開放合作。2016年我國工業品出口達到1.99萬億美元,占全球的1/7,是最大的工業品出口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6年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占貨物出口比重分別達到57.7%和28.8%。制造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我國在境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01.1億美元,其中制造業對外投資310.6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從2013年的9.6%上升到18.3%。“中國制造”的品牌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通過各方面積極努力,我國工業通信業克服重重困難,頂住下行壓力,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3-2016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6.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0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4.8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16年,我國信息通信服務業收入規模超過2.4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80%,其中互聯網行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40%,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二大力量,規模和應用優勢明顯。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產出明顯提高。2013-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3.8%,利潤總額年均增長3.1%。軌道交通裝備、通信裝備、電力裝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體。10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30名。中小微企業活力不斷迸發,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二、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業加速向中高端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突出抓重點、強基礎、補短板,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為工業通信業提質增效升級提供強勁動力。

        (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為“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首,是彌補創新鏈條的斷裂環節,特別是解決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問題的治本之策。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我們出臺《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印發《關于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產業化應用為導向,著力構建完善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重要補充的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2016年6月,批復成立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同年12月批復籌建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由頂層設計進入實施階段。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對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布局進行論證,確定了近期重點建設的22個領域,2017年7月公布了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條件。至此,初步形成了創新中心布局、培育、遴選、運行、可持續發展等一整套工作措施,為穩步有序、高標準統籌推進國家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各地正在培育建設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已有35家。

        (二)工業基礎能力不斷夯實。工業基礎直接決定著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條件。我們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通過重點項目帶動,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化和產業化瓶頸問題,構建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加快補齊制約制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突出短板。2013年以來,累計支持314個工業強基示范項目,已經取得30多項突破性成果,確立了19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有力支撐了重點行業整體升級。為推動工業強基示范項目產品成功走向市場,我們制定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產品和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實施方案,推進重點應用近50項,涵蓋動力電池隔膜材料、微電機系統傳感器、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軸承、發動機電噴系統、石墨烯等基礎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的“卡脖子”問題。

        (三)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取得重要突破。高端裝備作為制造業的高端領域,體現了一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們把裝備升級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啟動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加快實施高檔數控機床、“兩機”、大飛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積極推動重大裝備產業化,大國重器技術水平重大突破捷報頻傳。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遙感衛星“高分四號”發射入軌交付使用,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系統全面建成投入運營,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C919大型客機兩次試飛均獲成功,ARJ21支線客機投入商業運營。載人深潛器(蛟龍號)、海底金屬礦產勘探開發裝備(藍鯨1號)等進入世界第一梯隊,自主研制的“海斗”號無人潛水器使我國成為繼日、美之后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記錄。多軸精密重型機床、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等產品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動車機組,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世界名片。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技術取得積極進展,工業機器人產量約占全球的1/4。

        (四)軍民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充分發揮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部際協調小組作用,推動軍地相關部門在投資、稅收、軍品市場準入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聯合舉辦三屆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展覽會,一批軍民融合高技術?目結出了豐碩成果。持續擴大軍工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目前已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單位中,民口單位已占軍品科研生產許可證單位總數的三分之二,民營企業數量?2012年不足500家增長到1169家,增長幅度超過130%。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優化,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結合)的區域示范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軍轉民”“民參軍”目錄推動軍民技術成果雙向轉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工業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我們突出抓好工業領域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等工作,著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推動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一)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下大力氣堅決打好去產能這場硬仗,配合制定獎補資金、職工安置、環保、金融等方面8個配套政策,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淘汰落后、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推動建立上下聯動、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后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2016年全年鋼鐵行業去產能超過6500萬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7年6月底,全面取締了“地條鋼”,1-7月提前完成全年化解鋼鐵產能預定目標任務,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工作穩步推進。緊緊抓住“僵尸企業”處置這個牛鼻子,推動出臺產業重組和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性文件。寶鋼、武鋼聯合成立寶武鋼鐵集團。隨著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整體好轉。

        (二)企業成本負擔進一步降低。我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0項,占原有行政審批事項的53.6%,全部取消了非行政審批事項,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推進行政許可網上“一個窗口”辦理。充分發揮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協調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公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建立常態化公示制度。開展涉企收費清理規范專項行動,為企業減負超過1000億元,取消涉企保證金項目150項以上。推動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穩妥推進產融合作,開展產融合作城市(區)試點,疏通金融進入實體企業的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繼續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推動金融機構和供應鏈核心企業對小微企業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融資。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今年1-8月,成本降幅進一步加大,同比又下降了0.12元。

        (三)質量品牌穩步提升。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們連續6年開展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專項行動,形成了質量標桿、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設、企業品牌培育、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活動。針對量大面廣的日用消費品,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中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消費品品質、品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在增品種方面,電飯煲、吸油煙機、智能坐便器、智能電視等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境外消費回流趨勢明顯。中水性、中油圓珠筆墨水實現突破,并開始出口海外市場。推動保障了17個小品種藥品的生產供應,3個一類創新藥和45件創新醫藥器械獲批上市。在提品質方面,2016年,我國十類重點消費品總體抽查合格率為90.3%,同比提升5.2個百分點,5000余種產品實現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在創品牌方面,全國近萬家企業開展品牌培育試點,99家消費品企業入選亞洲品牌500強;推動從2017年開始設立5月10日“中國品牌日”。

        (四)工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綠色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解決我國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由之路。我們先后發布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深入推進綠色制造發展。組織綠色制造工程專項,利用財政資金支持225個重大綠色制造項目,打造以綠色標準、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帶動重點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綠色信貸等政策措施,加快對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發布《工業節能管理辦法》,開展國家重大工業節能監察行動。制定實施《工業清潔生產推行“十二五”規劃》,引導行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發布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大氣和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方案。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44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項目。2012-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約29.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約26.6%。今年1-8月,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又同比下降了3.19%。

        (五)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們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積極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發布產業轉移指導目錄,支持建設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園區,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會同有關部門和京津冀三省市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升級轉移規劃》和《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明確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定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制定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案,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指南》和《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產業沿江有序轉移,實現差異化發展。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已授牌的333家國家級示范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利潤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1/3。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新疆、西藏等重點地區發展,因地制宜、區域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欧美一区内射最近更新|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蜜桃AV抽搐高潮一区二区|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天堂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破除|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有码一区二区|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国产吧一区在线视频|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