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部長發表署名文章: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二)
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要做好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我們緊緊圍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發展這一主線,制定并組織實施一系列規劃及專項行動計劃,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智能制造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我們認真研判產業變革新趨勢,將智能制造作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聯合相關部門發布《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和《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工程、試點示范和標準體系建設為抓手,各部門、各地方協同配合,產學研用聯合實施,各方面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自2015年以來,遴選了智能制造207個試點示范項目,初步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探索形成了一批比較成熟、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制定了數字化工廠參考模型等一批關鍵標準,初步建立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架構,積極推進標準體系架構、標準路線圖和標準制定等國際合作和互認。發布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推動建設了一批面向航天、家電、機械重工等細分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經過持續努力,我國制造企業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綜合集成水平持續提高,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可穿戴智能產品、移動智能終端等產業快速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在服裝、家具等行業加快推廣,協同研發制造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領域日益興起。2016年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45.4%,比2013年提高6.3個百分點(可比口徑),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38.2%。智能化改造后的制造企業在供應鏈協同、精益管理、精準制造、市場快速響應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
(二)“雙創”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搭建“雙創”平臺,集眾智、匯眾力,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發力點。我們推動出臺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雙創”服務平臺,著力形成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大企業“雙創”普及率持續提升,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60%,為大中小企業從淺層次協同協作向深層次融合融通演進提供了重要載體。鼓勵各地利用閑置的廠房和土地,以及現有工業園區等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虛擬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2015-2017年共公告三批297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強化動態管理和示范引導,支持約500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創業創新服務。
(三)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日益完善。我們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作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通過企業示范、行業評估、試驗區建設等多方面探索,推動社會各界實現了對兩化融合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積極推進的重要轉變。2013年《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正式發布,成為首個兩化融合國家標準,并于2017年初進入ISO國際標準立項程序。2014年出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管理辦法》,明確評定工作要求、管理和監督方式,全面啟動貫標試點。借鑒ISO9000等管理體系標準,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4項基礎標準的國家標準立項。以此為推動,616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1149家企業通過貫標評定,7.7萬余家企業開展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通過實施兩化融合管理標準體系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四)服務型制造穩步推進。作為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服務型制造成為重構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的重要途徑。我們印發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聚焦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信息增值服務等重點模式,遴選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示范項目和示范平臺,組織開展“服務型制造萬里行”系列活動,加快示范經驗總結和案例推廣,引導制造企業做強制造主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支持相關單位成立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搭建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節能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逐步壯大。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風機制造等行業服務型制造業務快速發展,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資租賃等業務日益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部分企業服務業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
五、統籌發展、管理與安全,推動信息通信業加快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為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網絡強國發揮了基礎性、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一)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網絡是重要基礎設施,是網絡強國的“基石”。我們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持續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鼓勵企業積極籌措資金,2015-2017年累計投資超過1.2萬億元用于光纖建設改造和4G網絡建設。到2016年底,僅用兩年時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全國地市基本建成光網城市,光纜線路長度比2012年底翻了一番還多,實現了移動寬帶從3G到4G的跨越發展。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4G用戶總數達到9.3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中的滲透率為67.2%。在互聯網網間擴容方面,從2012年底的網間帶寬984G擴容至2017年9月底的5220G,使我國互聯網的互聯互通不暢問題成為歷史。在互聯網國際出入口方面,從2014年底的1.7T擴容至2017年9月底的5.4T,緩解了國際出入口訪問壓力。2015年以來,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相繼實行固定寬帶提速不提價,全面取消國內手機長途和漫游費,降低中小企業專線資費和國際長途電話費等舉措,網絡資費水平大幅下降。2015-2016年固定寬帶平均資費水平降幅達86.2%,移動寬帶資費水平下降64.7%。2017年上半年,移動流量資費進一步降低了33%,中小企業專線資費標準降低了15%-20%,用戶獲得感持續增強。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組織實施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中央財政累計下達補助資金約121億元,支持全國27個省(區、市)約13萬個行政村開展光纖寬帶建設和升級改造。三批試點建設完工后,將提前實現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全國98%行政村光纖通達和90%以上貧困村覆蓋寬帶網絡的目標。
(二)現代互聯網經濟加速崛起。隨著網絡提速降費和“互聯網+”行動的深入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跨界融合和深度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我國移動應用累計數量超過800萬款,累計下載量超過1.5萬億次,應用數量和分發規模在全球領先。物聯網產業鏈日益完善,已部署的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突破1億,成為全球最大M2M市場。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1萬億元,交易額約占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三網融合進入全面推廣階段,融合業務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5月,IPTV用戶規模突破1億戶。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超過81萬億元,位居全球之首;分享經濟爆發式增長,網約車日均訂單數達2500萬單,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過億。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我們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積極研究編制核心信息技術發展路線圖,重點突破高端芯片、基礎軟件、網絡體系結構和關鍵設備等領域,集中優勢力量構建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分同步碼分多址長期演進技術(TD-LTE Advanced)成為4G國際主流標準之一,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我國于2013年率先啟動5G研發推進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二階段技術方案試驗,5G網絡架構、靈活系統設計、編碼方案等技術被國際標準采納,有望形成全球領先優勢。量子通信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神威·太湖之光”成為世界上首臺峰值運算速度超過十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集成電路系統級芯片(SoC)設計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16/14納米工藝研發取得重要進展,32/28納米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邁向10.5代線。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激光電視等新技術新產品加速涌現。國產YunOS系統開始從手機操作系統向萬物互聯操作系統轉變,完成了大到汽車、家居,小到手機、手表的產品覆蓋。
(四)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我們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一方面,不斷完善以互聯網為核心的行業監管體系。全力配合做好《網絡安全法》立法和實施工作,制定出臺《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工作指導意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修訂出臺《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將云服務、內容分發網絡(CDN)等新業務納入監管范疇。狠抓互聯網基礎資源、網站備案、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對“互聯網+”領域的違法違規網站展開聯合監管,五年來累計關停違法違規網站1.2萬余個。另一方面,持續推進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初步建成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全面實現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建設完成全國31個省(區、市)詐騙電話防范系統,基本實現對境內外詐騙電話的檢攔截全覆蓋。網絡安全試點示范覆蓋全行業,新技術新業務跨部門安全評估體系進一步健全。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施行,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出色完成重大活動通信、網絡信息安全和無線電安全保障任務,以及洪澇、臺風、地震等搶險救災通信和應急通信保障任務。
五年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面向未來,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創新驅動,著力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