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3C機器人藍海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Qyresearch近日發布的《全球及中國3C智能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7-2022年)》顯示,2012年和2016年機器人產量分別為39666臺和110492臺。預計在2017-2022年,全球3C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142152臺增長到438696臺。
3C產業規模龐大,目前自動化在3C領域的應用僅次于汽車行業。業界普遍認為,作為智能制造的下一個增長點,3C行業將成為工業機器人應用的藍海市場,其體量有望迅速超過汽車行業成為機器人領域最大的應用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Qyresearch近日發布的《全球及中國3C智能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7-2022年)》顯示,2012年和2016年機器人產量分別為39666臺和110492臺。預計在2017-2022年,全球3C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142152臺增長到438696臺。
3c智造的痛點與難點
目前3C行業的工藝及設備都已相當成熟,其加工內容重復度高,勞動強度高,這都符合自動化改造特征。特別是在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和制造精度強度加大的疊加影響下,3C自動化改造幾乎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外資兇猛,國內廠商壓力山大
面對日益火爆的3C制造市場,國外主要機器人企業川崎重工、庫卡和安川等紛紛加緊了“圈地”的腳步。
2015,川崎重工發布了新產品雙腕定位機器人duAro,作為主角的duAro以其專注3C自動化領域的精準定位及高性能優勢“秒殺”了眾多前輩。
2016年,庫卡新推出KR3AGILUS。其面向600×600mm的自動化單元,輕量化的設計敏捷而靈活,能夠以最高的作業精度勝任各式各樣的任務,即使在極度緊密壓縮的生產單元中,它也能提高生產效率。
2017年3月的SIMM2018上,柯馬在華南首發同類競爭品中最快速、輕巧的機器人產品Racer5,另一款柯馬獨有“以一得五”的Rebel-S——水平多關節機器人也閃亮登場。這些小型機器人適合在狹小空間內高效完成如搬運、裝配、檢測、快速分揀等應用,非常適合中國尤其是華南地區目前快速增長3C、五金及家電領域自動化需求。
2017年7月,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首次發布了其適用于3C行業的新一代小型機器人MOTOMAN-GP系列及配套控制柜。
這些行業巨頭量身打造的“神器”在3C領域掀起了一波波的技術浪潮,不僅重新定義了3C自動化機器人,還給眾多國內廠商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本土廠商迎來機會窗口,3C機器人有望帶領國產機器人彎道超車
當然,面對外資巨頭的兇猛“圍剿”,中國的本土企業并不甘心束手就擒。據悉,目前新松機器人、拓斯達、德富萊、中天、林積為、歐特以及松慶等廠商正充分利用外資品牌機器人過硬的產品和技術,加上自身對3C制造業的深入理解以及本土化的服務優勢,在國內外市場占得了一席之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