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發展轉換新模式從“彎道超車”到“換道超車”
智能制造產業被稱為中國下個十年的產業藍海,任何企業只要一提到機器人就會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眾所周知,現在機器人市場還是國外企業占主導,國產機器人由于起步較晚產生的技術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彌補的,雖然現在國產機器人也成長起來一批領軍企業,但還是無法與四大家比肩,就此記者采訪到國產機器人的領頭羊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
彎道超車不現實
我們平時所說的機器人,一般都是指工業用機器人。現代機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中期,其技術背景是計算機和自動化的發展,以及原子能的開發利用。美國是機器人的誕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比起號稱機器人王國的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而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前二十年基本上處于萌芽探索階段,80-90年度,中國的國情是勞動力過剩,大量工人下崗,解決就業問題是政府的頭等大事,發展機器人自動化生產是不合時宜的。到后來,人口紅利的逐漸下降,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工業機器人才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十一五”期間開始重啟機器人產業化項目,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才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批優秀的國產機器人品牌。
曲總說,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與四大家相比就像兩個人比賽跑步,對方提前開始跑了二三十圈了我們才開始跑,要追上是不現實的,所謂的國產機器人彎道超車的說法也是不恰當的,超過了一個彎道前面還有好多圈。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國外的品牌已經成為市場上的絕對主力,這不光是機器人技術的差距,經過多年的產業鏈積累,國際品牌們已經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那我們應當怎么辦呢?
換道超車才是王道
曲總認為,傳統機器人技術在過去三十年中已經走到了盡頭,而現在正是處于新型機器人發展轉型的階段,別人領跑的我們追不上,但是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我們是不怕的,所謂“機器人”,過去我們強調的是“機器”,現在開始就要強調“人”了,近幾年是技術密集爆發的臨界點,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時代,再到接下來的智能時代過程中,智能化在各行業的應用將催生新的業態形式,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具備人的智慧和靈活是現代新型機器人的研究發展方向。
在機器人新技術領域,我們同國外處于同一起跑線,近年國內技術出現一些亮點,比較重點的領域包括智能駕駛、中星微電子、人臉識別、人臉支付等,這幾個重點的應用領域發展速度較快,有望短期內看到效果或成為中國“換道超車”機會之所在。
分工協作領域細分
曲總說,機器人行業是一個“三高”行業,要求技術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資本密集度高,在技術爆發的背景之下,人工智能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機器人應用,開始受到資本與創業者的追捧。機器人全產業鏈中,中國市場投資的關注點聚焦在“一頭一尾”,即核心零部件和應用方面。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的利潤中心,尤其減速機部件是制約降低國產工業機器人成本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觀點都認為核心零部件是制約國產機器人發展的關鍵,曲總卻不這么認為,曲總說零部件只是機器人生產環節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機器人企業沒必要面面俱到,機器人四大家也基本不生產減速機,現在行業的發展需要分工協作,進行領域細分。
機器人行業領域細分
最后中國機器人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對于機器人的行業細分,可以在哪些“跑道”進行“換道超車”。
1)雙臂協作機器人
隨著人們對工業、醫療、服務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們迫切的希望機器人能夠更加的像人,并且能夠和人“并肩作戰”。在這一愿景的促使下,雙臂協作機器人孕育而生。毫無疑問,協作型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工業生產中的主力軍,相比單臂機器人而言,雙臂協作機器人更加的靈巧,并且能夠與人接觸,這無疑是機器人技術的重大突破。中國作為機器人的應用大國,必須擁有自主的雙臂機器人品牌,打破國外機器人對市場的壟斷,這將會是未來十年我們所面臨的巨大的挑戰,但也是必須實現的目標。據數據統計,2016年和2017年是協作型機器人在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這五個核心市場的快速擴張期,增速分別為153%和228%,?2020年,協作型機器人的全球市場價值將達到28.9億美元。
2)服務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技術與國際領先水平實現并跑。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中國專利申請數量與美國處于同等數量級,特別是計算機視覺和智能語音等應用層專利數量快速增長,催生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與此同時,我國在多模態人機交互技術、仿生材料與結構、模塊化自重構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水平。我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成為機器人市場應用中頗具亮點的領域。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3)教育機器人
與國外市場相比,我國的教育機器人市場起步稍晚一些,但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據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近160億美元,而教育機器人作為服務機器人的重要分支,其市場規模2020年將達到2.4億美元。
4)醫療機器人
發展醫療機器人產業是我國實現工業4.0的重要環節,隨著《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醫療機器人等高智能醫療設備成為了未來幾年我國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目前,醫療機器人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場,國內市場剛剛興起,市場滲透率不足5%,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國外企業紛紛將中國市場視為提升業務的關鍵點。在2017年,醫療機器人將成為服務機器人行業投資的最大熱點,而在2018年有望成為新興行業投資者的新機遇。
5)AGV搬運機器人
2017年,“倉庫小黃人”“自動泊車機器人”刷爆了朋友圈。AGV是集高科技,高端人才為一體的產業,相信2018年本土企業將繼續維持2017年開創的好局面。目前,國產AGV企業需要不斷的創新發展,走出市場少、核心技術空洞的困境。另外,國內AGV企業要想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對市場一清二楚,提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并對癥下藥。如果能夠做到這些,2018年對于本土AGV機器人來說必將是一個跨時代的飛躍。
6)安防機器人
近些年來,國防、救援、安防機器人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范圍內的機器人市場價值將達到346.728億美元,同時在2015年到2022年之間,專業服務機器人(包括醫療、國防、救援、安防、物流、建筑機器人)將會主宰機器人市場。面對這萬億級的市場“蛋糕”,機器人產業智能化升級已迫在眉睫。然而行業內相關企業雖多,卻大都處于摸索狀態。2017年,“機器人+安防”概念的興起,給智能安防開辟了一片新的廣闊天地。
7)理財機器人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搶灘布局的重要領域。而理財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金融的重要分支,必將會改變財富管理的版圖。事實上,2017年的國內理財市場,一大批脫胎于互聯網公司、傳統金融機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投顧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投顧市場規模將高達5.22萬億元,足以改變整個財富管理市場的格局。
8)農業機器人
農業機器人的問世,是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產物。在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新技術的應用中,農業機器人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017年,由機器人技術帶動的農業升級為農民生活的改善打開新空間,農業機器人的發展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市場空間想象力十足。預計到2021年,全球農業機器人的銷售量將超過1.4萬臺,銷售額將超過20億美元。
9)特種機器人
特種機器人是捍衛國家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需的利器。在特種機器人中,我國水下機器人研制經過多年追趕,部分技術已與國外看齊。2017年,我國水下機器人的發展宜鼓勵、引導借助先進智能技術,大幅提升單體水下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自主決策能力及作業能力,在實現單體水下機器人技術重大突破基礎上,快速發展機器人集群技術,形成水下機器人產業。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