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突破機器人核心技術
突破核心技術,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實施“大做強”“小升規”“專精特新”工程,發展民營經濟……1月5日,沈陽市政府發布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透露了以上信息。沈陽將以問題為導向,引導資源集聚,擴大工業有效供給,提升供給能力和質量,為振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明確了優化供給結構、優化產能結構、推進創新融合、推進供需協同、推進企業降本增效5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供給效能明顯提升”等目標。
同時,沈陽市還提出實施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在機器人產業方面,沈陽市將設立機器人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推進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重點突破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機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到2020年,沈陽機器人整機產能力爭達到1.5萬臺,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力爭突破700億元。據了解,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新松智慧產業園在沈陽已建成啟用,以新松機器人、通用機器人、大族賽特維、眾拓機器人等為代表的一批機器人企業成長迅速。
同時,沈陽市還將實施民營企業培育計劃,實施“大做強”工程,培育壯大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實施“小升規”工程,培育一批小微企業晉升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落實相關獎勵政策,引導小微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方向發展;實施“專精特新”工程,培育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民營經濟占比達到70%以上。
此外,在推進創新融合、供需協同、降本增效等方面,沈陽市將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以東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為重點推進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范,推進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深圳國創新能源研究院合作,規劃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特區”;聚焦重點行業,增加有效投資,實施名牌戰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和世界級制造企業;將“零收費”政策和免征工業及生產性服務業投資項目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范圍擴大到全市,擴大應急轉貸資金規模,緩解企業融資壓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