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印刷機械發展呈現新特點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又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五周年,經過前兩年過渡期和后三年的過渡期,我國國民經濟已經成功融入全
球一體化,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14000億美元以上,經濟總量已經今非昔比,在世界的經濟地位不斷提高。
印刷機械設備產業也和全國經濟一樣,在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在新的時期也出現一些新的特點。
宏觀調控增長速度放緩
國家對九大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開始產生積極效果。尤其是新聞出版業和包裝印刷業,由廣告和包裝市場的帶動,市場總規模已超過3100億元,印刷機械設備銷售額達到110億元。但是近年來所反映出的新聞出版業增長放緩,主要由于過度投資和盲目免稅進口高檔設備,印刷業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從而使印刷工價一再下降。尤其近年來查處進口設備騙稅和盲目進口低檔次設備擾亂市場的行為,使印刷業的發展趨緩。國家加強法制力度,不斷出臺打擊非法出版物,小廣告泛濫和教學輔助教材過濫等措施,促使印刷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最近一年,對于過度包裝立法、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同樣對印刷業的發展進行規范,也影響著印刷設備銷售市場。
出口市場增長強勁有力
印刷機械產品的出口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零部件出口下降,整機出口增加,如卷筒紙印刷機、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卷筒紙凹版印刷機、模切機、切紙機、書刊裝訂機、折頁機、紙張表面加工等設備整機出口快速增長,卷筒紙印刷機機組開始向美國市場批量出口,小型平版印刷機在美國和俄羅斯也有較好的市場。
高端設備產業化有進展
單張紙多色印刷機以印刷質量好、生產效率高、自動化水平高、輔助時間少、體力消耗低的優點,在印刷業走過資本積累的初級階段以后,對各種開本的單張紙多色印刷機需求量大幅增加,每年這種設備的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25-30%以上,占領國內市場達80-90%以上,從而刺激了國內印刷設備制造企業的進入。
據統計,2006年已經有3家企業推出全張紙多色印刷機,5家企業生產對開多色印刷機,7家企業生產四開多色印刷機,6家企業生產八開多色印刷機。還有2-3家企業正在開發四開和八開多色印刷機。多色印刷機的批量面世,將使我國印刷機制造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中外合資技術快速提升
為快速提高國產印刷設備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已有不少企業采用國際收購、合資建廠和引進技術等形式,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目前上海電氣印刷包裝機械集團在成功收購日本秋山后,正在引入日本技術加快上海光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產品的技術升級,使其成為國內增長最強勁的企業之一。北人印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三菱公司合資成立新的合資企業,生產日本品牌的單張紙四開多色印刷機,不久將推向市場。濰坊華光與德國KBA合作推向市場的四開單張紙多色印刷機,已初具規模。
外企涌入國內企業受壓
國外名牌企業在我國設廠增加,使國內企業的競爭環境進一步走向國際化。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家以上的國外印刷設備制造企業在中國獨資建廠,從而使已經競爭不斷加劇的印刷設備市場,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方面國外利用我國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在全球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動印刷設備出口額的增長;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國印刷企業降低設備更新改造和采用先進設備的資金投入,同時也能推動國產印刷設備的技術水平提高。
到目前為止,四開多色印刷機、折頁機、粘盒機、模切機、不干膠印刷機、單張紙輸紙機、給紙機、烘干箱等設備都有國外企業在中國生產,競爭性時可見一斑。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的企業按競爭力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機遇大于挑戰的企業,二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企業,三是挑戰大于機遇的企業,希望印刷設備制造業面向世界經濟,抓住機遇積極迎接國際著名廠商的挑戰,把印刷機械設備制造業做強做大。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