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統解決方案的優勢
與現有的其它公交智能交通技術實施方案相比,都識數據基于遠距離RFID技術的方案具有其獨到之處:
•與地埋線圈相比:感應式地埋線圈最主要的缺點在于只能采集交通流量信息而不能對具體車輛進行識別跟蹤,因此應用范圍有限。而RFID技術恰恰彌補了地埋線圈的這一缺點。
•與衛星定位相比:GPS衛星定位雖然可以識別車輛,各地也進行了一些試點運行,但存在著GPS車載設備價格較貴,信號不穩定等問題。另外,交通是經濟的動脈,如果交通系統過度依賴GPS技術,一旦癱瘓則難以恢復到傳統的管理方式,這必將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和負面影響。GPS最主要的問題是目前國內商用GPS系統的衛星信號源為國外控制,我國自主的高性能的GPS系統實現尚待時日。一旦因為政治或經濟沖突的原因失去信號來源,國內的GPS應用系統將面臨癱瘓的危險。都識數據的公交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不依靠衛星信號,采用RFID技術,完全不會受到上述問題的困擾,從而保障了系統運行的長期穩定可靠。
GPS的應用,必須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后者的開發不但增加了應用的成本,如果更新不及時,也會大大影響系統的準確性。
GPS技術并不適合諸如當車輛到達出口時自動開啟門閘之類的定點觸發應用。
而RFID技術不需復雜的GIS系統配合,也可以勝任定點觸發的工作。
當然,RFID技術在靈活性方面不及GPS,但足以滿足公交在固定線路、固定站點特點之下的行業需求。
•成本低:與GPS需要昂貴的車載設備相比,基于RFID技術的系統可以將主要的識別及通訊設備由車載移至固定的地面數據采集點。因為采集點的數量遠少于需要定位服務的車輛數量,所以所需的交通信息采集網絡的投資要遠小于為眾多車輛安裝GPS設備的投資。
在實現同等功能的情況下,RFID電子標識卡安裝在每輛公交車輛,成本明顯低于GPS車載設備。而且車輛跟蹤平臺建成時,由于經過同一站點的多條線路可以復用一個站臺設備,那么整體實施RFID系統(車載標簽+站點信號接收器)的成本也將低于GPS系統(車載設備+基站)。此外,RFID系統實施后,也可以為其他社會車輛提供增值服務,具有可觀的潛在附加經濟效益。
•擴展性好:從橫向來看,基于RFID公交智能交通系統能和其它ITS(智能交通系統)系統有機整合,為其它系統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實現不停車收費、闖紅燈拍照、車速監控等功能。從縱向來看,作為標準的ITS系統,能為架構在RFID基礎上的其它軟件提供完備的接口。進一步的深度信息挖掘,將給整體的ITS 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