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的分類 電磁式繼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與特性
繼電器是根據某種輸入信號的變化,接通或斷開控制電路,實現自動控制和保護電力裝置的自動電器。
繼電器的種類很多,按輸入信號的性質分為:電壓繼電器、電流繼電器、時間繼電器、溫度繼電器、速度繼電器、壓力繼電器等;
按工作原理可分為:電磁式繼電器、感應式繼電器、電動式繼電器、熱繼電器和電子式繼電器等;
按輸出形式可分為:有觸點和無觸點兩類,按用途可分為:控制用與保護用繼電器等。
1.電磁式繼電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電磁式繼電器是應用得最早、最多的一種型式。其結構及工作原理與接觸器大體相同。由電磁系統、觸點系統和釋放彈簧等組成,電磁式繼電器原理如圖l所示。由于繼電器用于控制電路,流過觸點的電流比較小(一般5A以下),故不需要滅弧裝置。
圖1 電磁式繼電器原理圖
1- 鐵心 2-旋轉棱角 3-釋放彈簧 4-調節螺母 5--銜鐵
6-動觸點 7-靜觸點 8-非磁性墊片 9-線圈
常用的電磁式繼電器有電壓繼電器、中間繼電器和電流繼電器。電磁式繼電器的圖形、文字符號如圖2所示。
圖2 電磁式繼電器圖形、文字符號
2.電磁式繼電器的特性
繼電器的主要特性是輸入-輸出特性,又稱繼電特性,繼電特性曲線如圖3所示。當繼電器輸入量X由零增至X2以前,繼電器輸出量Y為零。當輸入量X增加到X2時,繼電器吸合,輸出量為Y1;若X繼續增大,Y保持不變。當X減小到X1時,繼電器釋放,輸出量由Y1變為零,若X繼續減小,Y值均為零。
圖3 繼電特性曲線
圖3中,X 2稱為繼電器吸合值,欲使繼電器吸合,輸入量必須等于或大于X 2;X 1稱為繼電器釋放值,欲使繼電器釋放,輸入量必須等于或小于X 1。
Kf=X1/X2稱為繼電器的返回系數,它是繼電器重要參數之一。Kf值是可以調節的。
例如一般繼電器要求低的返回系數,Kf值應在0.1~0.4之間,這樣當繼電器吸合后,輸入量波動較大時不致引起誤動作;欠電壓繼電器則要求高的返回系數,Kf值在0.6以上。設某繼電器Kf=0.66,吸合電壓為額定電壓的90%,則電壓低于額定電壓的50%時,繼電器釋放,起到欠電壓保護作用。
另一個重要參數是吸合時間和釋放時間。吸合時間是指從線圈接受電信號到銜鐵完全吸合所需的時間;釋放時間是指從線圈失電到銜鐵完全釋放所需的時間。一般繼電器的吸合時間與釋放時間為0.05~0.15s,快速繼電器為0.005~0.05s,它的大小影響繼電器的操作頻率。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