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永久”供電的電池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歷,當有急事需要打電話時,卻發現手機沒電了,而身邊又沒有固定電話,如果Cornell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了,今后,你將不會再碰到這種尷尬事。Cornell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將放射材料與MEMS(微型機電系統)懸臂和電路結合在一起,將核能轉變為電能,這種能量源的半衰期大約為100年,基于這種技術的新電池可謂是能“永久”供電的電池。近日,該小組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能量轉換效率超過了30%,是以前報道的效率的10倍。據報道,該技術可從10毫居(milliCurie)的良性鎳同位素(Nickel)中產生1~10μW的峰值功率。Nickel-63是β放射能量源,它的穿透距離不超過10μm,因此很容易屏蔽。同時Nickel-63還能耐受刨壓,制成片狀,它的這種安全特性適合大批量工業生產。測試結果表明,這種能量源能為低功耗的傳感器或峰值功率達40mW的計算及通信等突發模式應用提供大約20nW的持續供電。但是,這一數值目前還不足以為手機供電,根據摩爾定律(Moore’s law),手持系統的芯片將采用更新的生產工藝,能量消耗也會越來越低,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你使用的手機將采用這種“永遠”不會使用完的電池供電。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有待解決,那就是用過的放射性材料的處置問題,目前,該技術還處在研究階段,這種基于放射性的能量源在未來是否能進入主流應用市場,還有待時間驗證。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