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yè)的發(fā)展
-、回顧
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yè)經過十年的風風雨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與壯大。主要標志
是:
提高綜合實力
經過十年的發(fā)展,全行業(yè)的科研生產單位近 1300 家,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生產廠家占 58.9 %,科研單位占 27 %,高等院校占 10 %,其他占 4.1 %。
擁有職工總人數約 4.2 萬人,固定資產總額 5 億多元,引進 50 多條生產線與專用設
備,新增固定資產近 3 億元。
拓寬開發(fā)領域
目前,全行業(yè)研究開發(fā)領域由單一的品種擴展到有光敏、熱敏、力敏、電壓敏、磁敏、
氣敏、濕敏、聲敏、射線敏、離子敏、生物敏以及各種傳感器、變送器、二次儀表等多
種類、多形式,與國外研制領域相當。
通過 “ 七五 ”“ 八五 ” 《傳感器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形成了近 40 個
院校、研究所的科技攻關骨干隊伍。 “ 七五 ” 研究開發(fā)基型品種 76 個,共計取得
了 103 項科研成果; “ 八五 ” 又新增基型品種 100 多個。
加強基礎研究
完成基礎應用研究課題幾十項,新品試制課題 200 余項。其中:低壓絕對壓力傳感器、
三維加速度傳感器、高響應過載傳感器、超小型鉑薄膜熱敏電阻器等新品,不但滿足了
國防重點工程的配套需要,且均達到了國際 80 年代末先進水平。
擴大生產規(guī)模
十年前,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生產廠家因設備落后,多以作坊式的手工操作為主,質與量
均滿足不了需求。經過近十年的引進、消化、吸收,現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生產能力,其
主要產品有: NTC 熱敏電阻器、 PTC 熱敏電阻器、 ZnO 壓敏電阻器;批量生產的產品
有:可燃性氣體傳感器、光電二極管、應變計、差壓變送器等;小批量生產的產品有:
壓力傳感器、霍爾元件、霍爾集成電路、高分子濕敏元件、稱重傳感器等。
上述表明: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yè)經過領導與同行的共同努力,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品生產能力已超過4億只,總產量約 1.5 億只,總產值約 4
億元,總銷售額 3 億元左右。
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產品的質量、生產規(guī)模、市場開發(fā)、
銷售等方面。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的科研開發(fā)水平約落后發(fā)達國家 5 ~ 10 年;生產
技術約落后 10 ~ 15 年。
二、發(fā)展目標
“ 九五 ” 規(guī)劃制定的總目標是:大幅度增強我國傳感器研制和生產的綜合實力,
建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yè),跟蹤國際上發(fā)展的前沿技術,加強預研,突破關
鍵技術,使產品質量、價格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滿足 “ 四化 ” 建設的需
求。
---- 以工業(yè)自動化系統(tǒng)、機電一體化、科學試驗儀器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中量大面廣的傳
感器產品為服務方向,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研究傳感器的共性基礎技術、中間試驗技
術、生產裝備技術,以提高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的技術水平為重點,跟蹤世界高新技術,
使我國敏感元件及傳感器的研究、開發(fā)、設計、生產、測試、質量及應用水平提高到國
際 90 年代水平。
---- 建立以熱敏、電壓敏、磁敏為主體,相應實現力敏、光敏、氣敏、濕敏的批量生產
等七大類的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yè),擁有 15 億只生產能力,產量 10 億只。
三、發(fā)展趨勢
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發(fā)展的總趨勢是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統(tǒng)化。傳感器領
域的主要技術正在現有基礎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加速新一代傳感器的開發(fā)和產業(yè)化。待
到 2l 世紀初,微電子技術,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將達到成熟期,光電子
技術將進入發(fā)展的中期,超導電子等新技術將進入發(fā)展的初期,均為加速研制新一代傳
感器提供了發(fā)展的條件。可以預期:
----MEMT 技術將高速發(fā)展,成為新一代微傳感器、微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是 2l 世紀傳感
器技術領域中帶有革命性變化的高新技術。它不僅可以制成簡單的三維結構,而且可以
做成三維運動結構與復雜的力平衡結構。采用 MEMT 技術形成的微傳感器和微系統(tǒng),具
有劃時代微小體積、低成本、高可靠等獨特的優(yōu)點。例如,-個壓力成像器的微系統(tǒng),
含有 1024 個微型壓力傳感器,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 250m m ,每個壓力膜片尺寸為
50m m´ 50m m ,整個膜片尺寸僅為 10mm´ l0mm 。預計,由微傳感器、微
執(zhí)行器以及信號和數據處理裝置總裝集成的微系統(tǒng)將進入商業(yè)市場。
---- 新型敏感材料將加速開發(fā),微電子、光電子、生物化學、信息處理等各種學科,各
種新技術的互相滲透和綜合利用,可望研制出一批先進傳感器。
---- 傳感器應用領域得到新的拓展,二次傳感器和傳感器系統(tǒng)的比例大幅度增長,預計
2000 年后,集成化、智能化傳感器與變送器將會呈現暢銷勢頭。
進入 21 世紀,世界傳感器市場將迅速發(fā)展。由 1993 年的 130 億美元,發(fā)展到 2000
年后,市場規(guī)模將達 343 億美元。其中,以半導體傳感器為主流的各類固態(tài)傳感器增長
幅度很大,年增長率高達 20 %以上;微傳感器、微執(zhí)行器約占總市場的 40 %。
2010 年,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的科研生產綜合實力將得到大幅度增強,傳感器的總體
研究水平將達到國際 21 世紀初水平,與國外差距縮短為 3~5 年。專家認為,我國的化
學傳感器、光纖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可望取得更快的發(fā)展。生產水平將達到國際上 90
年代中、末期水平。品種將達 l 萬種,建成具有較強綜合實力與競爭能力的敏感元件與
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yè)。
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yè)經過十年的風風雨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與壯大。主要標志
是:
提高綜合實力
經過十年的發(fā)展,全行業(yè)的科研生產單位近 1300 家,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生產廠家占 58.9 %,科研單位占 27 %,高等院校占 10 %,其他占 4.1 %。
擁有職工總人數約 4.2 萬人,固定資產總額 5 億多元,引進 50 多條生產線與專用設
備,新增固定資產近 3 億元。
拓寬開發(fā)領域
目前,全行業(yè)研究開發(fā)領域由單一的品種擴展到有光敏、熱敏、力敏、電壓敏、磁敏、
氣敏、濕敏、聲敏、射線敏、離子敏、生物敏以及各種傳感器、變送器、二次儀表等多
種類、多形式,與國外研制領域相當。
通過 “ 七五 ”“ 八五 ” 《傳感器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形成了近 40 個
院校、研究所的科技攻關骨干隊伍。 “ 七五 ” 研究開發(fā)基型品種 76 個,共計取得
了 103 項科研成果; “ 八五 ” 又新增基型品種 100 多個。
加強基礎研究
完成基礎應用研究課題幾十項,新品試制課題 200 余項。其中:低壓絕對壓力傳感器、
三維加速度傳感器、高響應過載傳感器、超小型鉑薄膜熱敏電阻器等新品,不但滿足了
國防重點工程的配套需要,且均達到了國際 80 年代末先進水平。
擴大生產規(guī)模
十年前,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生產廠家因設備落后,多以作坊式的手工操作為主,質與量
均滿足不了需求。經過近十年的引進、消化、吸收,現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生產能力,其
主要產品有: NTC 熱敏電阻器、 PTC 熱敏電阻器、 ZnO 壓敏電阻器;批量生產的產品
有:可燃性氣體傳感器、光電二極管、應變計、差壓變送器等;小批量生產的產品有:
壓力傳感器、霍爾元件、霍爾集成電路、高分子濕敏元件、稱重傳感器等。
上述表明: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yè)經過領導與同行的共同努力,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全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品生產能力已超過4億只,總產量約 1.5 億只,總產值約 4
億元,總銷售額 3 億元左右。
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產品的質量、生產規(guī)模、市場開發(fā)、
銷售等方面。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的科研開發(fā)水平約落后發(fā)達國家 5 ~ 10 年;生產
技術約落后 10 ~ 15 年。
二、發(fā)展目標
“ 九五 ” 規(guī)劃制定的總目標是:大幅度增強我國傳感器研制和生產的綜合實力,
建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yè),跟蹤國際上發(fā)展的前沿技術,加強預研,突破關
鍵技術,使產品質量、價格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滿足 “ 四化 ” 建設的需
求。
---- 以工業(yè)自動化系統(tǒng)、機電一體化、科學試驗儀器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中量大面廣的傳
感器產品為服務方向,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研究傳感器的共性基礎技術、中間試驗技
術、生產裝備技術,以提高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的技術水平為重點,跟蹤世界高新技術,
使我國敏感元件及傳感器的研究、開發(fā)、設計、生產、測試、質量及應用水平提高到國
際 90 年代水平。
---- 建立以熱敏、電壓敏、磁敏為主體,相應實現力敏、光敏、氣敏、濕敏的批量生產
等七大類的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yè),擁有 15 億只生產能力,產量 10 億只。
三、發(fā)展趨勢
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發(fā)展的總趨勢是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統(tǒng)化。傳感器領
域的主要技術正在現有基礎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加速新一代傳感器的開發(fā)和產業(yè)化。待
到 2l 世紀初,微電子技術,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將達到成熟期,光電子
技術將進入發(fā)展的中期,超導電子等新技術將進入發(fā)展的初期,均為加速研制新一代傳
感器提供了發(fā)展的條件。可以預期:
----MEMT 技術將高速發(fā)展,成為新一代微傳感器、微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是 2l 世紀傳感
器技術領域中帶有革命性變化的高新技術。它不僅可以制成簡單的三維結構,而且可以
做成三維運動結構與復雜的力平衡結構。采用 MEMT 技術形成的微傳感器和微系統(tǒng),具
有劃時代微小體積、低成本、高可靠等獨特的優(yōu)點。例如,-個壓力成像器的微系統(tǒng),
含有 1024 個微型壓力傳感器,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 250m m ,每個壓力膜片尺寸為
50m m´ 50m m ,整個膜片尺寸僅為 10mm´ l0mm 。預計,由微傳感器、微
執(zhí)行器以及信號和數據處理裝置總裝集成的微系統(tǒng)將進入商業(yè)市場。
---- 新型敏感材料將加速開發(fā),微電子、光電子、生物化學、信息處理等各種學科,各
種新技術的互相滲透和綜合利用,可望研制出一批先進傳感器。
---- 傳感器應用領域得到新的拓展,二次傳感器和傳感器系統(tǒng)的比例大幅度增長,預計
2000 年后,集成化、智能化傳感器與變送器將會呈現暢銷勢頭。
進入 21 世紀,世界傳感器市場將迅速發(fā)展。由 1993 年的 130 億美元,發(fā)展到 2000
年后,市場規(guī)模將達 343 億美元。其中,以半導體傳感器為主流的各類固態(tài)傳感器增長
幅度很大,年增長率高達 20 %以上;微傳感器、微執(zhí)行器約占總市場的 40 %。
2010 年,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的科研生產綜合實力將得到大幅度增強,傳感器的總體
研究水平將達到國際 21 世紀初水平,與國外差距縮短為 3~5 年。專家認為,我國的化
學傳感器、光纖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可望取得更快的發(fā)展。生產水平將達到國際上 90
年代中、末期水平。品種將達 l 萬種,建成具有較強綜合實力與競爭能力的敏感元件與
傳感器高新技術產業(y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傳感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