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機床行業現狀解析
國內機床市場現狀:國內的外商看過來
“由于經濟不景氣,國外訂單減少,即使對于已經完工的訂單,國外買家也遲遲不來提貨,庫存增加正在成為企業的壓力。”一家機床零部件展商負責人說。
一位機床工具展商負責人認為,成本壓力、產品價格上揚等因素都會對出口產生影響。
當經濟環境在短期內回暖無望,國家的調控政策就成了救命稻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外資企業進口機床類設備的減免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自用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器的稅收優惠政策于2008年11月1日起,全面停止實施。這意味著,外資企業進口這些設備將不能像以往一樣,享受到免交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了。
政策調整后,新批準的外資項目,如果進口《內資不予免稅目錄》中所列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將征收關稅。換句話說,外資企業只有進口國內現有技術無法達到指標要求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才能享受相關優惠。而此前,外資企業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一律免征進口關稅。
五金工具業盼望利好政策層出不窮,并期待被政策的曙光領入新一輪的增長地帶。而確實,此次減免稅政策的調整,目的就是為了支持國內制造業,鼓勵外資企業多采購國內設備。據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省外商投資企業免稅進口自用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器總價值2.57億美元,累計減免關稅1.5億元人民幣。
由于這次政策調整涉及的進口設備種類多、范圍廣,考慮到一些外資企業的實際情況,新政策設置了一個緩沖期,即2008年5月1日以前批準的鼓勵類外資項目,如果項目項下包含此次政策調整中涉及的設備,項目單位可在2008年11月1日前,持項目確認書等相關資料,向海關申請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
這一政策的實施,讓籠罩在金融危機迷霧中的機械五金業,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多年以來,由于外資企業對機床高精尖技術的苛求,以及我國政策所給予的優惠,外商總是將傲慢的眼光投向海外,致使大量采購資金外流。而此次政策的調整,還影射了另一句潛臺詞——我國數控機床已經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即“國內現有技術無法達到指標要求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數量已經大量減少。
同樣為此次政策調整感到歡欣鼓舞的,是機床零部件企業和加工機床用的五金工具企業。因為國內機床產業的發展,勢必帶動零部件產業和五金工具產業的繁榮。受利益驅使,外商挑剔的眼光將看向國內市場。
外商合資解讀:與外商合資的隱痛
國家對機床類裝備制造業的支持,自然會為我國相關產業帶來大批采購增量。然而,面對中國激增的零部件與工具市場,外商怎能視而不見,無動于衷?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但是與國外產品相比,我國產品的附加值還有待提高。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中國利用外資數量的增加,機床工具行業引進技術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技貿結合、合作生產等成為引進技術的重要方式,一批中外合資公司迅速崛起。
當然,從合作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肯定外資企業對我國機床工具市場所做的貢獻,他們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裝備,以及現代制造業的運營理念,讓中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了學習和借鑒的機會。
而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我國機床工具企業卻不無隱憂。隨著市場的調整和擴張,外資企業會更加青睞中國市場,勢必對中國企業產生更大的沖擊。比如,外商以獨資形式落戶地方開發區,除了先天的技術和管理優勢,他們通常還受到地方政府所給予的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各方面優惠。鑒于這種情況,很多內資企業會選擇與外方合資的方式,來尋求更加長遠的發展,“合資與并購”已經成為機床工具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雖然很多公司嘗到了中外合資的甜頭,但是由合資公司最終走向外方獨資的同樣為數不少,比如寧夏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一個由中方控股、效益優良的中外合資企業,逐漸轉變成了日商獨資公司。據了解,合資公司在建廠之初,中方以75%股權的絕對優勢控股,日方只是以技術和管理入股,董事長是中方的,工人、領導也多數是中方的,企業本該掌握在中方手里,但由于中方缺乏核心技術,而外方又將技術看護得很緊,這就注定了中方受制于人的命運。
隨著機床及機床工具業“中外聯姻”案例的不斷增多,此類商業問題自然被納入了我們的研究范圍。正如一位機床工具企業董事長所言,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合資合作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積極的作用,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企業的心情喜憂參半,政府的態度卻十分明了,為了更好地引導外資投向,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于2007年10月31日發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目錄》是引導外商投資方向的重要政策措施。《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三種,機床行業在鼓勵類中有5項: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即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數控坐標鏜銑加工中心、數控坐標磨床、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及伺服裝紡織置、精密數控加工用高速超硬刀具;1000噸及以上多任務位墩鍛成型機制造;FLT柔性生產線制造;垂直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及其焊接裝置設備制造;特種加工機械制造:激光切割和拼焊成套設備、激光精密加工設備、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
顯而易見,政府鼓勵合資合作,然而合資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作為企業,如果選擇了“與狼共舞”,就要增強自信,不斷汲取來自于“狼”的技術和精神,以強身健體,錘煉自身的“狼性”。
“由于經濟不景氣,國外訂單減少,即使對于已經完工的訂單,國外買家也遲遲不來提貨,庫存增加正在成為企業的壓力。”一家機床零部件展商負責人說。
一位機床工具展商負責人認為,成本壓力、產品價格上揚等因素都會對出口產生影響。
當經濟環境在短期內回暖無望,國家的調控政策就成了救命稻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外資企業進口機床類設備的減免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自用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器的稅收優惠政策于2008年11月1日起,全面停止實施。這意味著,外資企業進口這些設備將不能像以往一樣,享受到免交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了。
政策調整后,新批準的外資項目,如果進口《內資不予免稅目錄》中所列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將征收關稅。換句話說,外資企業只有進口國內現有技術無法達到指標要求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才能享受相關優惠。而此前,外資企業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一律免征進口關稅。
五金工具業盼望利好政策層出不窮,并期待被政策的曙光領入新一輪的增長地帶。而確實,此次減免稅政策的調整,目的就是為了支持國內制造業,鼓勵外資企業多采購國內設備。據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省外商投資企業免稅進口自用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器總價值2.57億美元,累計減免關稅1.5億元人民幣。
由于這次政策調整涉及的進口設備種類多、范圍廣,考慮到一些外資企業的實際情況,新政策設置了一個緩沖期,即2008年5月1日以前批準的鼓勵類外資項目,如果項目項下包含此次政策調整中涉及的設備,項目單位可在2008年11月1日前,持項目確認書等相關資料,向海關申請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
這一政策的實施,讓籠罩在金融危機迷霧中的機械五金業,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多年以來,由于外資企業對機床高精尖技術的苛求,以及我國政策所給予的優惠,外商總是將傲慢的眼光投向海外,致使大量采購資金外流。而此次政策的調整,還影射了另一句潛臺詞——我國數控機床已經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即“國內現有技術無法達到指標要求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數量已經大量減少。
同樣為此次政策調整感到歡欣鼓舞的,是機床零部件企業和加工機床用的五金工具企業。因為國內機床產業的發展,勢必帶動零部件產業和五金工具產業的繁榮。受利益驅使,外商挑剔的眼光將看向國內市場。
外商合資解讀:與外商合資的隱痛
國家對機床類裝備制造業的支持,自然會為我國相關產業帶來大批采購增量。然而,面對中國激增的零部件與工具市場,外商怎能視而不見,無動于衷?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但是與國外產品相比,我國產品的附加值還有待提高。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中國利用外資數量的增加,機床工具行業引進技術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技貿結合、合作生產等成為引進技術的重要方式,一批中外合資公司迅速崛起。
當然,從合作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肯定外資企業對我國機床工具市場所做的貢獻,他們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裝備,以及現代制造業的運營理念,讓中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了學習和借鑒的機會。
而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我國機床工具企業卻不無隱憂。隨著市場的調整和擴張,外資企業會更加青睞中國市場,勢必對中國企業產生更大的沖擊。比如,外商以獨資形式落戶地方開發區,除了先天的技術和管理優勢,他們通常還受到地方政府所給予的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各方面優惠。鑒于這種情況,很多內資企業會選擇與外方合資的方式,來尋求更加長遠的發展,“合資與并購”已經成為機床工具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雖然很多公司嘗到了中外合資的甜頭,但是由合資公司最終走向外方獨資的同樣為數不少,比如寧夏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一個由中方控股、效益優良的中外合資企業,逐漸轉變成了日商獨資公司。據了解,合資公司在建廠之初,中方以75%股權的絕對優勢控股,日方只是以技術和管理入股,董事長是中方的,工人、領導也多數是中方的,企業本該掌握在中方手里,但由于中方缺乏核心技術,而外方又將技術看護得很緊,這就注定了中方受制于人的命運。
隨著機床及機床工具業“中外聯姻”案例的不斷增多,此類商業問題自然被納入了我們的研究范圍。正如一位機床工具企業董事長所言,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合資合作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積極的作用,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企業的心情喜憂參半,政府的態度卻十分明了,為了更好地引導外資投向,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于2007年10月31日發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目錄》是引導外商投資方向的重要政策措施。《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三種,機床行業在鼓勵類中有5項: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即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數控坐標鏜銑加工中心、數控坐標磨床、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及伺服裝紡織置、精密數控加工用高速超硬刀具;1000噸及以上多任務位墩鍛成型機制造;FLT柔性生產線制造;垂直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及其焊接裝置設備制造;特種加工機械制造:激光切割和拼焊成套設備、激光精密加工設備、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
顯而易見,政府鼓勵合資合作,然而合資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作為企業,如果選擇了“與狼共舞”,就要增強自信,不斷汲取來自于“狼”的技術和精神,以強身健體,錘煉自身的“狼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