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中國電動機市場趨勢分析
一、2008-2009年電動機市場趨勢總結
近幾年來中小型電機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經濟效益普遍不佳,在市場競爭中,有些企業被兼并、破產或被迫停產。可以預見,一些領導班子有問題、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和工藝裝備落后,產品單一,無特色的企業,經營機制又不好的企業將會出現生產萎縮現象,逐步被淘汰;而一些經營機制好,能抓住市場機遇,產品適銷對路、能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改造力度的企業將不斷發展壯大,以優質價廉的產品開拓市場,預測到十五后期,中小型電機企業,經過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企業總數將會減少。產品生產應逐步向專業化、社會化、高效率集約化經營邁進,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產量一年以上將會集中在一些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及股份制企業中。預計進入2009年中小型電機行業將會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在全理的競爭中組合,形成經濟規模,企業的組織形式會大變,行業的整體素質水平將會有較大提高。
二、2009-2012年電動機發展趨勢分析
伴隨我國近年來電力工業的良好發展,專家預測,電機市場有效需求還將在相當一個時期趨于穩定。交流電動機的國際市場需求也十分可觀,并將持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如何融入國際市場,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使交流電動機在出口數量、品種、產品檔次、創匯額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我國交流電動機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三、2009-2012年電動機市場發展空間
伴隨中國近年來電力工業的良好發展,華經視點專家預測,電機市場有效需求還將在相當一個時期趨于穩定。交流電動機的國際市場需求也十分可觀,并將持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近年來,交流電動機的國際市場需求十分可觀,并將持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近兩年,交流電動機出口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均實現了出口量和出口額的快速增長。中國電動機制造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中南地區,除三資企業外,多數為股份制企業,而且小型企業較多,大中型企業較少。在經營交流電動機出口的企業中,已演化為三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基本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三資企業中外商獨資企業是龍頭,并實現了主要指標的同步增長,合資企業增長也很快,在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在交流電動機出口中由絕對主導地位下降到出口額只占27.45%的比例,排在了外商獨資企業之后。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穩步增長,雙雙突破了10%。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技術改造,企業的整體實力得到了增強,生產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比較健全,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發展勢頭強勁。加入WTO后,國家對中小企業的保護政策如進口關稅逐步降低,直到取消關稅,國外電機憑借其優越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進入國內市場,而我們出口到國外的電機各國行業協會或政府紛紛設置了許多技術壁壘,更讓中國的電機全面卷入與世界電機的爭奪戰之中。因此,質量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和焦點。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必須依科技創新,一批高質量的名牌產品,促進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從而總體上提高中國工業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未來幾年,中國電機行業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
四、2009-2012年電動機產業政策趨向
節能減排在中國已成風潮,這個概念在各個領域都極受關注,尤其是作為節能減排工作重點的工業領域。其中,電機系統由于節能潛力巨大,用電量約占全國用電量的60%,中國80%以上的電機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個百分點,已被國家相關部門列為“十一五”十大節能工程之一,其目標是到2010年將中小型電動機的效率從87%提升到90%-92%。
而2007年被稱為“節能減排”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但全國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區都沒有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標任務。盡管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和實際節能效果不如預期的壓力下,中國政府推進節能減排力度仍在逐漸加大,節能減排之勢漸猛。由此,電動機行業也將迎來節能風暴。
1、政策促節能
在產業政策方面,將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強產業政策與信貸、土地、財稅、價格、質檢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對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業項目進入。對項目建設設立更加嚴格的能耗、水耗、環境、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質量、技術等標準,重點加強能耗評估和環評審批,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取消高耗能、高排放等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出口退稅率,調整、發布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對部分節能產品由優先采購調整為強制采購。頒布實施新修訂的《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繼續完善和大力推廣電力節能調度、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等新機制。國家將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機制,電動機作為節能工作的重點必將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這些政策和具體措施無疑從資金、技術等角度對電動機節能予以了支持,讓電機生產企業以及用戶愿意支持電機節能工作,而針對電動機節能的標準及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則給了電機企業一定壓力,使其不得不走向節能。
2、標準保節能
《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意味著從今以后,凡是能效標準達不到國標強制要求的企業,將不能繼續生產銷售。為了提高電機的效率,中國于2002年1月10日即出臺了《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國家標準(GB18613-2002),并于2004 年6月正式啟動、2006年底完成了該標準的修訂工作,修訂完成的即此新版《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國家標準,已于2007年7月1 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規定了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能效等級、能效限定值、目標能效限定值、節能評價值和試驗方法。主要適用于690V及以下電壓,50Hz三相交流電源供電,能效2級和3級的額定功率在0.55-315kW范圍內、能效1級的額定功率在3-315kW范圍內,極數為2極、4極和6極,單速封閉自扇冷式、N設計的一般用途電動機或一般用途防爆電動機。該能效標準首次制定了由高到低1、2、3級能效級別,其中能效3級對應于歐盟EFF2,是當前中國的強制標準,達不到這一標準的產品將不能生產;能效2級對應于歐盟EFF1,與美國Epact高效電機水平相當。我們通常所說的高效電機、節能電機,一般是指能效2級以上的電機。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參與了節能產品認證工作,如南陽防爆電機集團、無錫華達電機有限公司、浙江金龍電機有限公司等。
現在大部分電機企業要達到新標準中的3級并不難,但應該注意的是在該標準實施之日起4年后,2級標準將替代現在的3級標準上升為強制性標準,所以電機企業應該為此早做準備。目前中國還正在積極準備電動機能效標識的實施,最終將形成以強制性的能效標識管理制度和自愿性產品認證作為規范電動機市場、促進高效電動機發展的策略手段。
五、2009-2012年電動機技術革新趨勢
1、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已經涌現。
國內企業通過第一階段的發展,無論是在企業經營機制變革、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能力突破及全球化競爭能力提高等諸方面,都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第一階段中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些行業優勢企業,市場占有率較大,具有較高的顧客滿意度、較大規模、較強綜合實力及很好的品牌知名度。
2、新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提升,擁有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
近幾年各企業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引進不少國外先進制造設備和測試設備,如有多臺數控高速沖床、各種先進的自動繞線機以及各種國外先進的檢測設備,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一致性。新產品開發能力有較大提升,擁有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僅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擁有57項專利,并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有的企業已建立批量生產無刷電機、振動馬達、家電用電機、步進電機、汽車電機等各類新型電機的生產線。
3、零部件專業化生產水平不斷上升。
為了降低生產小功率電機的成本,提高競爭力,小功率電機生產日趨社會化分工,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是一個發展趨勢。近幾年,中國小功率電機零部件專業化生產水平有長足進步,許多企業都引進和添置許多設備,以確保大批量生產的品質。近年來,外資企業大量移師中國,為降低成本,都希望零部件本地化,這也大大促進中國小功率電機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已出現一批較高水平的零部件制造廠家,產品除與國內配套外,還遠銷海外。
過去,中國小功率電機關鍵材料的自制能力不足,不少材料還要依賴國外進口。近幾年,這種狀態有很大變化,相當部分材料都能自己生產,并形成一定規模。
4、專用設備制造水平有較大提高。近幾年,中國小功率電機的生產設備和測試設備制造能力有明顯提高,不少設備與國外設備的差距逐步縮小,比如繞線機、高速沖床、動平衡機、點焊機、綜合測試儀、充磁機、換向器精車機等等。在廣東、上海、浙江、山東、江蘇、河北等地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并在行業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制造廠家。不少設備水平不斷。
六、2009-2012年電動機價格走勢分析
中小型電機行業之所以在近年內連續兩次拉升電機價格,根本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原材料價不斷攀升。近年來,中小型電機行業的利潤空間已經被擠壓的非常狹小,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許多企業無力承受原材料上漲的沖擊,目前行業已普遍出現了虧損。 從2002年開始,電氣生產企業一直籠罩在原材料上漲的陰影之中。由于國家能源緊缺、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導致中小型電機生產的電磁線、鋁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不同程度的持續大幅上漲,尤其是矽鋼片價格的上漲幾乎翻了一番,給中小型電機企業帶來沉重經濟損失和經營困難,提升電機價格已成為全行業求生存的當務之急。
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帶給行業的影響不容小視。2009年的鐵礦石漲價,必然導致機械行業的總體生產形勢惡化。電機生產用主要原材料硅鋼片的價格2008年以來一路上漲,同比漲幅達23.7%。與可以漲價的鋼鐵企業相比,電機行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由于供貨合同早已簽訂,價格不可能重新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增加的成本只能由企業承擔,即使產品價格有所提高,幅度也較小。如果將漲價壓力向下傳導就有可能失去客戶。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加大了企業的采購成本,并壓縮了利潤空間。面臨高鋼價時代,電機企業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既不能冒然漲價,內部又無法消化。企業只能在服務上做文章,通過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贏得更多的訂單,形成良性循環。
近幾年來中小型電機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經濟效益普遍不佳,在市場競爭中,有些企業被兼并、破產或被迫停產。可以預見,一些領導班子有問題、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和工藝裝備落后,產品單一,無特色的企業,經營機制又不好的企業將會出現生產萎縮現象,逐步被淘汰;而一些經營機制好,能抓住市場機遇,產品適銷對路、能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改造力度的企業將不斷發展壯大,以優質價廉的產品開拓市場,預測到十五后期,中小型電機企業,經過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企業總數將會減少。產品生產應逐步向專業化、社會化、高效率集約化經營邁進,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產量一年以上將會集中在一些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及股份制企業中。預計進入2009年中小型電機行業將會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在全理的競爭中組合,形成經濟規模,企業的組織形式會大變,行業的整體素質水平將會有較大提高。
二、2009-2012年電動機發展趨勢分析
伴隨我國近年來電力工業的良好發展,專家預測,電機市場有效需求還將在相當一個時期趨于穩定。交流電動機的國際市場需求也十分可觀,并將持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如何融入國際市場,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使交流電動機在出口數量、品種、產品檔次、創匯額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我國交流電動機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三、2009-2012年電動機市場發展空間
伴隨中國近年來電力工業的良好發展,華經視點專家預測,電機市場有效需求還將在相當一個時期趨于穩定。交流電動機的國際市場需求也十分可觀,并將持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近年來,交流電動機的國際市場需求十分可觀,并將持續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近兩年,交流電動機出口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均實現了出口量和出口額的快速增長。中國電動機制造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中南地區,除三資企業外,多數為股份制企業,而且小型企業較多,大中型企業較少。在經營交流電動機出口的企業中,已演化為三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基本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三資企業中外商獨資企業是龍頭,并實現了主要指標的同步增長,合資企業增長也很快,在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在交流電動機出口中由絕對主導地位下降到出口額只占27.45%的比例,排在了外商獨資企業之后。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穩步增長,雙雙突破了10%。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技術改造,企業的整體實力得到了增強,生產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比較健全,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發展勢頭強勁。加入WTO后,國家對中小企業的保護政策如進口關稅逐步降低,直到取消關稅,國外電機憑借其優越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進入國內市場,而我們出口到國外的電機各國行業協會或政府紛紛設置了許多技術壁壘,更讓中國的電機全面卷入與世界電機的爭奪戰之中。因此,質量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和焦點。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必須依科技創新,一批高質量的名牌產品,促進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從而總體上提高中國工業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未來幾年,中國電機行業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
四、2009-2012年電動機產業政策趨向
節能減排在中國已成風潮,這個概念在各個領域都極受關注,尤其是作為節能減排工作重點的工業領域。其中,電機系統由于節能潛力巨大,用電量約占全國用電量的60%,中國80%以上的電機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個百分點,已被國家相關部門列為“十一五”十大節能工程之一,其目標是到2010年將中小型電動機的效率從87%提升到90%-92%。
而2007年被稱為“節能減排”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但全國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區都沒有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標任務。盡管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和實際節能效果不如預期的壓力下,中國政府推進節能減排力度仍在逐漸加大,節能減排之勢漸猛。由此,電動機行業也將迎來節能風暴。
1、政策促節能
在產業政策方面,將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強產業政策與信貸、土地、財稅、價格、質檢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對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業項目進入。對項目建設設立更加嚴格的能耗、水耗、環境、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質量、技術等標準,重點加強能耗評估和環評審批,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取消高耗能、高排放等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出口退稅率,調整、發布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對部分節能產品由優先采購調整為強制采購。頒布實施新修訂的《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繼續完善和大力推廣電力節能調度、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等新機制。國家將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機制,電動機作為節能工作的重點必將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這些政策和具體措施無疑從資金、技術等角度對電動機節能予以了支持,讓電機生產企業以及用戶愿意支持電機節能工作,而針對電動機節能的標準及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則給了電機企業一定壓力,使其不得不走向節能。
2、標準保節能
《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意味著從今以后,凡是能效標準達不到國標強制要求的企業,將不能繼續生產銷售。為了提高電機的效率,中國于2002年1月10日即出臺了《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國家標準(GB18613-2002),并于2004 年6月正式啟動、2006年底完成了該標準的修訂工作,修訂完成的即此新版《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國家標準,已于2007年7月1 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規定了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能效等級、能效限定值、目標能效限定值、節能評價值和試驗方法。主要適用于690V及以下電壓,50Hz三相交流電源供電,能效2級和3級的額定功率在0.55-315kW范圍內、能效1級的額定功率在3-315kW范圍內,極數為2極、4極和6極,單速封閉自扇冷式、N設計的一般用途電動機或一般用途防爆電動機。該能效標準首次制定了由高到低1、2、3級能效級別,其中能效3級對應于歐盟EFF2,是當前中國的強制標準,達不到這一標準的產品將不能生產;能效2級對應于歐盟EFF1,與美國Epact高效電機水平相當。我們通常所說的高效電機、節能電機,一般是指能效2級以上的電機。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參與了節能產品認證工作,如南陽防爆電機集團、無錫華達電機有限公司、浙江金龍電機有限公司等。
現在大部分電機企業要達到新標準中的3級并不難,但應該注意的是在該標準實施之日起4年后,2級標準將替代現在的3級標準上升為強制性標準,所以電機企業應該為此早做準備。目前中國還正在積極準備電動機能效標識的實施,最終將形成以強制性的能效標識管理制度和自愿性產品認證作為規范電動機市場、促進高效電動機發展的策略手段。
五、2009-2012年電動機技術革新趨勢
1、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已經涌現。
國內企業通過第一階段的發展,無論是在企業經營機制變革、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能力突破及全球化競爭能力提高等諸方面,都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第一階段中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些行業優勢企業,市場占有率較大,具有較高的顧客滿意度、較大規模、較強綜合實力及很好的品牌知名度。
2、新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提升,擁有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
近幾年各企業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引進不少國外先進制造設備和測試設備,如有多臺數控高速沖床、各種先進的自動繞線機以及各種國外先進的檢測設備,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一致性。新產品開發能力有較大提升,擁有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僅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擁有57項專利,并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有的企業已建立批量生產無刷電機、振動馬達、家電用電機、步進電機、汽車電機等各類新型電機的生產線。
3、零部件專業化生產水平不斷上升。
為了降低生產小功率電機的成本,提高競爭力,小功率電機生產日趨社會化分工,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是一個發展趨勢。近幾年,中國小功率電機零部件專業化生產水平有長足進步,許多企業都引進和添置許多設備,以確保大批量生產的品質。近年來,外資企業大量移師中國,為降低成本,都希望零部件本地化,這也大大促進中國小功率電機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已出現一批較高水平的零部件制造廠家,產品除與國內配套外,還遠銷海外。
過去,中國小功率電機關鍵材料的自制能力不足,不少材料還要依賴國外進口。近幾年,這種狀態有很大變化,相當部分材料都能自己生產,并形成一定規模。
4、專用設備制造水平有較大提高。近幾年,中國小功率電機的生產設備和測試設備制造能力有明顯提高,不少設備與國外設備的差距逐步縮小,比如繞線機、高速沖床、動平衡機、點焊機、綜合測試儀、充磁機、換向器精車機等等。在廣東、上海、浙江、山東、江蘇、河北等地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并在行業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制造廠家。不少設備水平不斷。
六、2009-2012年電動機價格走勢分析
中小型電機行業之所以在近年內連續兩次拉升電機價格,根本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原材料價不斷攀升。近年來,中小型電機行業的利潤空間已經被擠壓的非常狹小,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許多企業無力承受原材料上漲的沖擊,目前行業已普遍出現了虧損。 從2002年開始,電氣生產企業一直籠罩在原材料上漲的陰影之中。由于國家能源緊缺、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導致中小型電機生產的電磁線、鋁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不同程度的持續大幅上漲,尤其是矽鋼片價格的上漲幾乎翻了一番,給中小型電機企業帶來沉重經濟損失和經營困難,提升電機價格已成為全行業求生存的當務之急。
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帶給行業的影響不容小視。2009年的鐵礦石漲價,必然導致機械行業的總體生產形勢惡化。電機生產用主要原材料硅鋼片的價格2008年以來一路上漲,同比漲幅達23.7%。與可以漲價的鋼鐵企業相比,電機行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由于供貨合同早已簽訂,價格不可能重新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增加的成本只能由企業承擔,即使產品價格有所提高,幅度也較小。如果將漲價壓力向下傳導就有可能失去客戶。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加大了企業的采購成本,并壓縮了利潤空間。面臨高鋼價時代,電機企業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既不能冒然漲價,內部又無法消化。企業只能在服務上做文章,通過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贏得更多的訂單,形成良性循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計量用儀器儀表的發展和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