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艾默生亞太區總裁 談智能制造與大數據
在2016年中國經濟與產業發展趨勢年度預測中,艾默生電氣(Emerson)指出,隨著中國著力改善人們生活質量,工業與家庭將面臨能效轉型。Emerson亞太區總裁楊紹曾(SaraYangBosco)表示:“2016年,我們將看到制造業的效率與質量,以及工業安全都會發生轉型,工業與住宅領域也將加大力度采用綠色能源?!?/p>
媒體:在社會消費升級和政府發布《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會面臨一些困境和全面升級。在此背景下,Emerson有什么機會和計劃?
楊紹曾:我認為這個白皮書對我們很有意義,其重點關注的某些經濟領域,比如關注能源效率和運營效率的提高,這確實能很大地幫助中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未來中國制造業將更重視技術,包括監控公司業務的新方法、提高效率的新方法,這些都會導致更多自動化和運營數據的產生。
中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智能制造和創新技術是市場的大勢所趨。它要求制造業從研發到制造到實施各個方面實現高效、環保及能源的有效利用。
在這方面,Emerson相信未來在中國市場將會有巨大的機會:在過程管理這個業務平臺下我們有一系列的數字控制技術,幫助過程行業如石油和天然氣的客戶完善流程,使生產過程變得更加可靠、高效和安全;現代日益繁忙的生活中大數據的處理工作日益重要,Emerson有專門針對數據中心的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根據數據中心的需要實現對室內環境的精確控制;我們也有和消費者生活相關的解決方案,比如食物垃圾處理系統,直接可以安放在家庭的水槽下,通過把家庭垃圾的分解,減少了填埋垃圾的數量,處理過的垃圾還可以用于生物質發電。
媒體:如今全球制造業面臨新一輪經濟轉型,原因包括制造業工資、勞動生產率,匯率、能源成本等。您覺得在中國經濟轉型中,在華企業面臨何種處境?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楊紹曾:由于一些勞動力問題,Emerson的自動化程度在加深,但我認為這是幾年以來逐漸的趨勢,而不是突然的變化。
對于企業來說挑戰就是要不斷創新。創新這個詞的概念是非常寬泛的,可以是軟件上的創新,比如說業務模式,可以是硬件上的,比如全新的技術、設備。創新不一定是要發明一個全新的東西,改善也是創新的一種表現形式,像我們日常的烹飪可能改變了食材或者是添加一點味道也是一種創新。我想只要不是墨守成規,不走尋常路這都叫創新。但創新一定是漫長、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投入,還會經歷挫折、反復。
媒體:過去一年,Emerson在業務和管理上有哪些嘗試?今年有什么改變?
楊紹曾:首先,我們任命了新的中國區總經理李潔。這是Emerson中國第一位女性總經理。我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女性領導的出現。
我們對行業趨勢的判斷是從客戶、供應商、政府關系以及我們身處的整個環境的反饋而來的。我們盡量從客戶那里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同時還會預測他們將會遇到的問題。比如顧客告訴我們他們正在關注運營成本問題,我們很關注成本,我們就想為什么,如何能幫助其采用技術來減少運營成本?,F在Emerson在中國有22個研發中心,23個工廠。這些工廠生產產品的80%-90%都是為了服務中國市場。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