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機床集團公司“智能制造工廠”項目已正式落戶十堰,6月25日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湖北十堰市經信委昨日下午對外發布的招商成果。
機器人搬運碼垛生產線隨著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反推作用之下,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的中國制造業進入新的發展狀態。配送搬用碼垛等領域開始進入工業機器人市場,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作為國家戰略頒布實施...
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東軟集團、瓦軸集團等大型企業聯手德國ISG公司、KRW公司等企業,在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合資合作,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產品技術水平和海外市場的影響力。遼寧省還在加快推進西門子工業4.0數字化工廠示范中心項目建設。
盡管“工業4.0”是近些年才出現的一個新概念,但早在概念開始之前德國企業就開始進行了“工業4.0”的嘗試。“工業4.0”只是數字化生產的延伸,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將“工業4.0”視作進化的根本原因。
西門子今天與幾家中國大型企業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在鋼鐵、船舶制造、電子和航空航天領域實現強強聯手,布局智能制造。作為實現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 2025”戰略對接的具體措施,西門子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式訪華期間分別與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船重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締結合作伙伴關系。
《中國制造2025》將綠色發展作為重要發展方向,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要求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工業是立國之本,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制造強國戰略全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努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6月1日,為規范工控系統的安全管理、安全監測、漏洞掃描等信息安全技術,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了工業控制網絡信息安全標準工作會議。
面對消費者愈發挑剔的眼光、日趨嚴格的法律法規、區域性需求不斷波動的大環境,汽車制造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當今快節奏的汽車工廠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要提高產能和設備綜合效率 (OEE),另一方面還要生產越來越多的車型。
2013年,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工業4.0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或“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德國政府宣布“工業4.0”為其高科技戰略之核心部分,以確保德國在未來繼續保持其“工業生產基地”的地位。
數據顯示,2015年廣東省制造業500強企業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營業收入28819700萬元和26871182萬元分列第一、二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節能法規、強制性標準及重大政策要求,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及重點耗能設備的節能監管,逐步完善工業節能監察體制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組織開展國家重大工業節能專項監察。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工業節能管理辦法》,提出幾大制度創新亮點,是落實《節約能源法》相關規定和“十三五”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
愛德拉,原德國奔馳公司的一名生產總監,2008年至今,他為三家中國企業提供服務,現在正在幫助一些 中國企業推進工業4.0的技術。在過去的5年里,愛德拉的管理筆記本上記錄了中國工廠存在的浪費竟然高達151種。
近年來,中信重工利用創客空間模式,結合自身特點,成功搭建了四個層面的創客團隊:一是技術創客團隊。成立由10名院士和3名專家組成的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聘任公司15名技術領軍人物為首席技術專家,牽頭組建了18個技術創客團隊,主攻礦物加工、節能環保等18個技術研發方向,其中包括中信重工牽頭實施的國家“973”項目。二是工人創客團隊。首批聘任了5名大工匠,以此為引領建立了22個工人創客群。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頒布《中國制造2025》“三步走”強國戰略:第一步,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三年前,德國政府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的“工業4.0”戰略,不僅迅速成為該國的一張新標簽,而且在世界各地激發了廣泛的探討和實踐熱情。美國不甘人后,以通用電氣(GE)為代表的企業開始在全球推廣“工業互聯網”。
5月10日上午,公司組織召開全體員工動員大會,積極部署開展“大干60天,沖刺雙過半”奪績提效活動,動員公司上下振奮精神,堅定信念,積極落實兩級集團公司相關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公司營銷與清欠工作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