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應用的日益廣泛,汽車傳感器市場需求將保持高速增長,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傳感器將逐步取代傳統的傳感器,成為汽車傳感器的主流。
近日,清華大學朱宏偉教授團隊和北京華大智寶電子系統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石墨烯溫度流量一體化傳感器件。他們針對熱力系統檢測用流量、溫度傳感器的應用需求,通過對石墨烯傳感的作用與規律研究,突破石墨烯材料在熱量表流量計應用的關鍵技術,開發熱力系統檢測用石墨烯流量、溫度傳感器件,解決了現有傳感器表面結垢、功耗高等問題,形成了批量制備能力,有望在熱力系統進行規模應用。
近日,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維姆公司”)旗下子公司——歐維姆檢測公司鐵路預制箱梁預應力張拉應力應變監測試驗在石濟客運專線項目上取得成功,這是歐維姆傳感器技術在鐵路預制箱梁內的首次運用。
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感器迅速地被普及,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傳感器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在工業生產、智能家居、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巨大潛力。傳感器將在智能時代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受到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的推動,作為其基礎的傳感器近年來也發展迅速。小到手機、汽車,大到智能工廠,傳感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國傳感器的市場近幾年一直持續增長,增長速度超過20%,傳感器應用四大領域為工業及汽車電子產品、通信電子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專用設備。
2月27日,深圳市交警局正式啟動汽車電子標識應用工作,首期將免費發放20萬張電子標識,主要涵蓋重型貨車、泥頭車及校車等八類重點車輛。
我國傳感器企業95%以上屬小型企業,規模小、研發能力弱、規模效益差。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應該如何分步去解決?如何提高綜合競爭力,并逐步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
InVisage公司為紅外線相機設計的最新圖像傳感器能夠幫助無人機避開樹木障礙,還能輔助虛擬現實頭顯定位跟蹤手臂和手掌的位置。
此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可穿戴設備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125.8億元,僅智能腕帶(包括智能手表)設備一項的市場規模就達到122億元。相比2014年,智能腕帶設備消費級市場規模增長481%。
近日,英國四所高校牽頭開展一項智能傳感器系統研究,以深入研究具備更高智能和穩定性的傳感器系統,探索其未來在智慧城市、大數據和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應用。 據悉,該項目有望研發出更完善的水利系統、反應更靈敏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可靠的自動駕駛系統和精準制造等技術。
材索尼宣布,其積層型CMOS影像傳感器IMX318已實現商品化,該款新品可為智能手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如無人機)提供更優質的拍攝功能和更小的尺寸。
“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杭州召開,會議指出持續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在石油石化、軌道交通等方面的發展應用。
在過去幾年中全球光纖傳感器市場得到了發力發展,在控制和傳感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全球光纖傳感器市場在技術進步和創新型新產品開發以及在各應用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保持增加態勢,已經逐步成為儀器儀表生產大國。但是在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5大建議。
隨著工業4.0概念的到來,智能包裝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中,未來微電子、電腦、工業機器人、圖像傳感技術和新材料等在包裝機械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各企業亟須學習和引進新技術。
根據AT&T的評估,到2020年,全球M2M的連接數量將達到500億。實際上,隨著M2M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通信、傳感設備成本的下降,物聯網將逐步滲入各個行業。
光學傳感器是工作在可見光或紅外光環境中的電子探測器,它將光信號轉化成電信號。通常,光學傳感器是一個大型光學檢測系統的一部分,輸出的電信號通過不同方式被解釋或分析,得出的結果包括人像捕捉、圖像呈現、物體移動和物體位置等。光學傳感器有許多優點,如非接觸和非破壞性測量、幾乎不受干擾、高速傳輸以及可遙測、遙控等。光學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航天航空、國防科研、信息產業、機械自動化、電力能源、智能交通、生
截至1月16日,國內首套150攝氏度電泵井下傳感器樣機已在大慶油田北3-丁4-P38井現場應用超過兩個月,效果良好。這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產品,填補國內150攝氏度耐溫等級的井下傳感器技術空白,費用比國外進口產品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