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特高壓交流工程在質疑聲中全面啟動
10月30日,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設誓師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和設備制造商等各方代表出席誓師會。業內人士稱,這標志著中國第一條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工程在質疑聲中全面啟動。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起于山西長治,經河南南陽,至湖北荊門,跨越黃河、漢江兩大河流,全長約653.8公里,工程靜態總投資約56.88億元。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誓師動員大會上稱:“該工程將于2008年底投入商業運行。”“工程建成投運后,對加強華北、華中電網互聯,充分發揮水火互濟等聯網效益,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然而,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要不要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在業內存在較大分歧。一種觀點認為要解決21世紀上半葉電力供應問題,實現遠距離大容量的西電東送,目前500千伏電網難以勝任,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勢在必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從安全和經濟的角度考慮,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應該“謹慎緩行”。
劉振亞從中國國情和國家能源戰略出發,全面分析建設特高壓交流電網的意義后表示:“建設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國家電網已經刻不容緩。”他透露說,“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據了解,“特高壓”首次出現在決策者視野始于2004年底。那是在三(峽)廣(東)直流工程驗收過程中,在一輛行駛的中巴車內,劉振亞向同車的國家發改委領導提出了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建議:“電網薄弱是造成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電網‘卡脖子’問題,應該開展特高壓電網建設。”
此建議當場得到了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和副主任張國寶的贊同。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聽取各方匯報后也認為:“建設特高壓電網是電力工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國家進行能源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途徑。”今年8月9日,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條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被認為是“我國電網發展方式轉變的標志性工程”。按照國家電網的規劃,還將進行后續工程建設,在十幾年后形成貫通南北的1000千伏交流大通道,并進一步發展到華北地區,最終構成堅強的華北-華中-華東特高壓同步電網,與金沙江流域等大型水電基地外送采用的特高壓直流,共同形成覆蓋大電源和負荷中心的交直流混合電網,傳輸容量將超過兩億千瓦。劉振亞說:“到那時,國家電網將成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互聯電網。”
據工程設計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電網分公司總經理梁政平介紹,該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采用多項世界首創技術,代表了國際輸變電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的最高水平,是“世界電力工業史上引領輸電技術的領跑工程”。工程建設將在我國超高壓工程建設經驗基礎上,吸收國外經驗,進行全面自主創新,形成“完全自主和系統性的特高壓電網工程知識產權”。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振興國家裝備制造業提供了重要機遇。”應邀出席誓師動員大會的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公司的代表告訴記者,該工程堅持“自主創新”原則,將極大地提高我國電工設備制造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促進我國電工設備制造企業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起于山西長治,經河南南陽,至湖北荊門,跨越黃河、漢江兩大河流,全長約653.8公里,工程靜態總投資約56.88億元。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誓師動員大會上稱:“該工程將于2008年底投入商業運行。”“工程建成投運后,對加強華北、華中電網互聯,充分發揮水火互濟等聯網效益,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然而,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要不要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在業內存在較大分歧。一種觀點認為要解決21世紀上半葉電力供應問題,實現遠距離大容量的西電東送,目前500千伏電網難以勝任,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勢在必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從安全和經濟的角度考慮,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應該“謹慎緩行”。
劉振亞從中國國情和國家能源戰略出發,全面分析建設特高壓交流電網的意義后表示:“建設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國家電網已經刻不容緩。”他透露說,“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據了解,“特高壓”首次出現在決策者視野始于2004年底。那是在三(峽)廣(東)直流工程驗收過程中,在一輛行駛的中巴車內,劉振亞向同車的國家發改委領導提出了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建議:“電網薄弱是造成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電網‘卡脖子’問題,應該開展特高壓電網建設。”
此建議當場得到了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和副主任張國寶的贊同。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聽取各方匯報后也認為:“建設特高壓電網是電力工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國家進行能源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途徑。”今年8月9日,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條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被認為是“我國電網發展方式轉變的標志性工程”。按照國家電網的規劃,還將進行后續工程建設,在十幾年后形成貫通南北的1000千伏交流大通道,并進一步發展到華北地區,最終構成堅強的華北-華中-華東特高壓同步電網,與金沙江流域等大型水電基地外送采用的特高壓直流,共同形成覆蓋大電源和負荷中心的交直流混合電網,傳輸容量將超過兩億千瓦。劉振亞說:“到那時,國家電網將成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互聯電網。”
據工程設計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電網分公司總經理梁政平介紹,該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采用多項世界首創技術,代表了國際輸變電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的最高水平,是“世界電力工業史上引領輸電技術的領跑工程”。工程建設將在我國超高壓工程建設經驗基礎上,吸收國外經驗,進行全面自主創新,形成“完全自主和系統性的特高壓電網工程知識產權”。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振興國家裝備制造業提供了重要機遇。”應邀出席誓師動員大會的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公司的代表告訴記者,該工程堅持“自主創新”原則,將極大地提高我國電工設備制造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促進我國電工設備制造企業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