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電制造企業進軍非洲市場時機成熟
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機電產品制造企業而言,非洲已成為一個潛藏著巨大空間的消費市場。近日,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經濟研究室首席專家史永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非洲孕育著巨大的市場商機,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機遇所在?!?
當前是機電產品最佳進入期
對非洲市場進行過深入而廣泛調研的史永翔向記者介紹,非洲共有53個國家,人口達7億,每年對外貿易額都在2500億美元左右。美國商務部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非洲市場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市場,企業的投資回報率為33%。
雖然有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但目前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卻十分薄弱,當地工業發展水平很低,制造業技術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都需要進口。這樣的狀況也決定了非洲必然要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近年來我國國內一些制造行業已經進入產能過剩時期,產品利潤微薄,非理性價格競爭隨處可見。而這些產品在非洲卻是市場的“寵兒”,目前在非洲市場上知名度最高的電視機,就是由上海某企業生產的。
不過,史永翔又對記者說,雖然如此,但目前并不是輕工類產品進入非洲市場的最佳時期。當前是中國機電類產品進入非洲市場的最佳時期。
據史永翔介紹,近年來隨著非洲國家政局的不斷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各國政府紛紛加大了對本國基礎建設的投入。受此影響,工程機械類產品以及采礦類產品在非洲的政府采購中占有極大比例。由于物美價廉,中國的工程機械及采礦類產品贏得非洲國家政府采購的青睞。據統計,2005年,三一重工曾向安哥拉出口74臺拖式混凝土輸送泵,價值500萬美元。此外,柳工集團向非洲國家出口了價值1200萬美元的裝載機、挖掘機產品;徐工集團也曾向非洲國家出口了100臺起重機;還有中聯重科,該企業曾向非洲國家出口價值700萬美元的產品。
史永翔指出,任何市場都有一個發展過程,非洲也是如此。當前在非洲市場上,采礦類產品如采煤機、掘進機等產品最受青睞,這是非洲國家所處的工業化發展階段特點決定的。但畢竟非洲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中國的家電、紡織類產品進入繁榮期還需要一段時間?,F階段,國內機電類企業產品需加快進入非洲市場的步伐,而輕工業等行業則需要高度關注非洲經濟的發展,為以后進入這一市場做好充分準備。
投資方式方法需考究
史永翔指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企業通過非洲國家駐華使館,進行投資戰略咨詢。企業也可以通過一些民間投資中介機構向非洲投資。
但是任何一項投資都會存在風險,所以如何降低風險,就成為國內企業到非洲投資首要考慮的問題。
他指出,首先國內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選擇擅長的領域進行投資;其次要樹立先貿易、后投資的理念,這樣有助于企業熟悉當地市場狀況,降低風險;第三是采用滾動投資的方式;第四是充分利用政策進行投資,這包括國內政策也包括非洲國家當地的政策。
據史永翔介紹,當前,我國就有鼓勵企業去非洲投資的政策,如我國的進出口銀行在確認投資企業有非洲國家政府銀行的擔保后,就會為我國企業提供貸款。像此類政策,相關企業應全面了解。
史永翔指出,目前一些非洲國家在法律政策以及商業習慣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所以企業到那里投資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據他介紹,目前根據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非洲的投資經驗來看,有三種方式值得借鑒。第一種是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進行投資,中海油就是采用的這種方式;第二種是采用來件加工的方式進行投資;第三種是歐洲國家采用的一種方式,即由這些國家出資興建電站項目,投入運行后,由投資方收取一定回,若干年后由該國政府接管電站。這也是一種避免風險的方法。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當前是機電產品最佳進入期
對非洲市場進行過深入而廣泛調研的史永翔向記者介紹,非洲共有53個國家,人口達7億,每年對外貿易額都在2500億美元左右。美國商務部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非洲市場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市場,企業的投資回報率為33%。
雖然有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但目前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卻十分薄弱,當地工業發展水平很低,制造業技術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都需要進口。這樣的狀況也決定了非洲必然要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近年來我國國內一些制造行業已經進入產能過剩時期,產品利潤微薄,非理性價格競爭隨處可見。而這些產品在非洲卻是市場的“寵兒”,目前在非洲市場上知名度最高的電視機,就是由上海某企業生產的。
不過,史永翔又對記者說,雖然如此,但目前并不是輕工類產品進入非洲市場的最佳時期。當前是中國機電類產品進入非洲市場的最佳時期。
據史永翔介紹,近年來隨著非洲國家政局的不斷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各國政府紛紛加大了對本國基礎建設的投入。受此影響,工程機械類產品以及采礦類產品在非洲的政府采購中占有極大比例。由于物美價廉,中國的工程機械及采礦類產品贏得非洲國家政府采購的青睞。據統計,2005年,三一重工曾向安哥拉出口74臺拖式混凝土輸送泵,價值500萬美元。此外,柳工集團向非洲國家出口了價值1200萬美元的裝載機、挖掘機產品;徐工集團也曾向非洲國家出口了100臺起重機;還有中聯重科,該企業曾向非洲國家出口價值700萬美元的產品。
史永翔指出,任何市場都有一個發展過程,非洲也是如此。當前在非洲市場上,采礦類產品如采煤機、掘進機等產品最受青睞,這是非洲國家所處的工業化發展階段特點決定的。但畢竟非洲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中國的家電、紡織類產品進入繁榮期還需要一段時間?,F階段,國內機電類企業產品需加快進入非洲市場的步伐,而輕工業等行業則需要高度關注非洲經濟的發展,為以后進入這一市場做好充分準備。
投資方式方法需考究
史永翔指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企業通過非洲國家駐華使館,進行投資戰略咨詢。企業也可以通過一些民間投資中介機構向非洲投資。
但是任何一項投資都會存在風險,所以如何降低風險,就成為國內企業到非洲投資首要考慮的問題。
他指出,首先國內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選擇擅長的領域進行投資;其次要樹立先貿易、后投資的理念,這樣有助于企業熟悉當地市場狀況,降低風險;第三是采用滾動投資的方式;第四是充分利用政策進行投資,這包括國內政策也包括非洲國家當地的政策。
據史永翔介紹,當前,我國就有鼓勵企業去非洲投資的政策,如我國的進出口銀行在確認投資企業有非洲國家政府銀行的擔保后,就會為我國企業提供貸款。像此類政策,相關企業應全面了解。
史永翔指出,目前一些非洲國家在法律政策以及商業習慣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所以企業到那里投資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據他介紹,目前根據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非洲的投資經驗來看,有三種方式值得借鑒。第一種是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進行投資,中海油就是采用的這種方式;第二種是采用來件加工的方式進行投資;第三種是歐洲國家采用的一種方式,即由這些國家出資興建電站項目,投入運行后,由投資方收取一定回,若干年后由該國政府接管電站。這也是一種避免風險的方法。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