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溫超導電纜研發總體領先
16日,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對"75米三相交流高溫超導電纜的研制及并網試驗"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趙忠賢教授說,這條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正在并網試驗運行的高溫超導電纜的驗收通過,標志著我國在高溫超導電纜研發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所謂"高溫超導電纜",通俗地說就是用零下196攝制度以上即表現出超導特性的材料制成的輸電電纜,采用價格低廉的液態氮作為冷卻介質,其傳輸損耗僅占輸電量的0.5%,比常規電力電纜的傳輸損耗低10倍以上,同時輸電容量可提高3~5倍,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小、體積小、重量輕、無火災隱患、無電磁輻射污?quot;等常規無法比擬的諸多優點,是實現低損耗、高效率、大容量輸電的有效途徑。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競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和工業應用研究,其目標是實現超導電纜的商業運營。據2000年美國應用超導會議預測,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超導應用的總市場將達到2440億美元,高溫超導電纜約占5%。全世界現有總長約13萬公里的地下電纜將可能被高溫超導電力電纜陸續取代。
專家認為,我國在超導相關研發領域上總體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在研究的深度和相關技術的成熟程度上,我國還有較大的差距。
所謂"高溫超導電纜",通俗地說就是用零下196攝制度以上即表現出超導特性的材料制成的輸電電纜,采用價格低廉的液態氮作為冷卻介質,其傳輸損耗僅占輸電量的0.5%,比常規電力電纜的傳輸損耗低10倍以上,同時輸電容量可提高3~5倍,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小、體積小、重量輕、無火災隱患、無電磁輻射污?quot;等常規無法比擬的諸多優點,是實現低損耗、高效率、大容量輸電的有效途徑。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競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和工業應用研究,其目標是實現超導電纜的商業運營。據2000年美國應用超導會議預測,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超導應用的總市場將達到2440億美元,高溫超導電纜約占5%。全世界現有總長約13萬公里的地下電纜將可能被高溫超導電力電纜陸續取代。
專家認為,我國在超導相關研發領域上總體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在研究的深度和相關技術的成熟程度上,我國還有較大的差距。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