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加劇下,汽車行業路在何方?
從去年開始,車企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2024年,這場“價格戰”更是蔓延到了新車市場。新車發布會上,車企們競相標榜自己為“同級別價格最低”,仿佛低價成了唯一的競爭優勢。然而,這種策略真的能帶來長久的市場優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一次訪談中提出了鮮明的觀點,他呼吁業界不要參與無序的價格戰和惡性競爭,而應追求有底線、有信譽、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魏建軍的這番話,無疑是對當前行業現狀的深刻反思。
“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句話成了中國汽車價格內卷的寫照。每當銷量下滑,降價潮便隨之而來,但這種短期刺激真的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長期的低價競爭,不僅會侵蝕品牌價值,還可能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事實上,這種內卷式競爭已經導致了嚴重的行業后果。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截至今年8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最高已達-22.8%,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高達1380億元。一些老牌經銷商集團,如廣東永奧集團、森風集團,甚至因財務危機而陷入困境,廣匯集團更是因嚴重財務困境而摘牌退市。
在資本市場上,尚未實現盈利的車企不斷融資以換取現金,但這種燒錢模式顯然不可持續。蔚來、小鵬、哪吒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盡管在資本市場上備受矚目,但其巨額虧損也令人觸目驚心。蔚來6年虧損866億,小鵬累計虧損384億,哪吒汽車3年虧損180億,長安旗下的阿維塔累計虧損超過80億。
這些數字背后,不僅是車企的財務困境,更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危機。價格戰和內卷競爭,已經讓行業付出了沉重代價。車企倒閉潮之下,消費者面臨的不僅是車輛維修無保障、售后服務缺失,還有車輛價值的急劇縮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亟需反思和調整。車企必須從低價競爭的怪圈中跳出來,尋找新的發展路徑。這可能意味著要更加注重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而不是簡單地依賴價格戰。同時,行業也需要更加理性和長遠的規劃,避免短期行為對長期發展的損害。
目前業內人士對市場的“價格戰”有不同的聲音,在這里電車通想表達的是,可以卷,支持卷,這樣子才能激勵車企進步,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但前提是要“良性的卷”,不能是那種,不提倡“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玩法,賠本賺吆喝,最終只會落下兩敗俱傷的局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