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機床優化產業布局 扭虧為盈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面對連續三年虧損的困難局面,主動適應新常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精準發力,通過優化布局、拓展供給、創新機制等強有力舉措,一舉扭虧為贏,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走出了一條具有武重特色的調整轉型之路,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形象發生了根本變化,一個嶄新的武重集團呈現在社會面前。
優化產業布局,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武重集團針對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實施“機床與專機并重,打造相關、關聯產業鏈和價值鏈”發展戰略,堅持走市場專業化和產品差異化道路,助推了企業轉型發展。
改造傳統產業,煥發傳統引擎新動力。武重集團以高速高精、多軸聯動控制、多通道復合加工為目標,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深度融合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推動機床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瞄準航天航空、中船重工、新能源和煤礦化工等細分領域,累計承接了燃氣輪機機匣車銑復合加工中心、轍叉自動化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數字化車間應用示范,立足機床單機產品,培育和提升了系統解決方案及集成服務能力,引領了行業智能轉型方向。企業成為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中國智能制造百強企業。2014年至今,武重機床訂單逐年攀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2017年1-5月同比增長37%。在同行企業普遍衰退低迷的情況下,武重率先實現扭虧盈利,市場份額逆勢上揚,行業龍頭地位得以鞏固。
培育新興產業,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利用“一帶一路”、城鎮化建設等戰略機遇,聚焦企業技術優勢與加工能力,培育了專機領域新的增長動能。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打入盾構機市場,建立起集技術合作、加工制造、融資租賃、維修保養等于一體的產業鏈條,逐步打造產業控制力,在武漢、成都、杭州等地鐵項目中累計銷售盾構機30余臺,實現立足武漢、邁向全國的發展目標。武重先后設立再制造、礦機和鐵路裝備等專業化公司,統籌發展綠色再制造、礦山機械、鐵路裝備、大型游樂設備和高端風電輪轂等新興業務,打造若干“隱形冠軍”。經過三年努力,專機類業務收入從零起步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16年收入占比超過50%,武重“機床與專機”并舉的產業格局已經成型。
發展軍工產品,培育融合發展增長點。武重集團牢牢把握我國武器裝備競爭性采購的機遇,先后研制了多套火箭燃料貯箱縱環焊系統裝備;承制了多項低溫風洞裝置,滿足國家大飛機項目試驗配套需求;承擔了一批制造工藝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軍工配套任務。
拓展有效供給,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武重集團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供給品種、質量和能力,使產品既能滿足客戶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同時又能適應個性化定制和差異化的要求,切實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強化創新驅動,提升供給質量。通過加強基礎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發智能化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加快產業化應用;與德國基根、海瑞克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清華、華科大等開展“產學研用”平臺,推動技術協同創新;落實集團公司“科技創新20條”,制定實施武重科技創新改革方案。近年來,公司新產品年收入占比均達到60%以上,研制完成了國家級科研項目12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累計制定行業標準36項、獲得專利120余項,其中: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套產品“DL250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獲得“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獎,解決了1100MW超臨界核電半速轉子、大型船舶舵軸加工難題,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封鎖;與清華大學合作的“數字化多單元龍門移動式制孔機床”,解決了航空領域復雜大型零件非規則曲面內腔及外表面的制孔加工精度和效率問題,為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創新商業模式,擴大有效供給空間。圍繞“服務+”“互聯網+”“產品+”三個轉變,武重集團將服務作為產品增值的關鍵環節,追求全壽命周期價值最大化。近年來,創新性開展了盾構機融資租賃、綜合掘進服務和牙輪鉆機穿孔爆破一體化服務,租賃業務訂單由2016年的3000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1.7億元;組建了“機床云網”工業平臺,廣泛開展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工藝優化、設備維護、產能匹配等智能服務,加快推動由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建立可持續發展供給動力。大力?施“335人才強企戰略”,完善市場化的選人用人體系,拓寬各類人才晉升機制和發展通道,有序開展核心人才培養選拔。累計選聘中高級職業經理人8人;三年實現凈減員368人,通過“處僵治困”分流安置富余人員240余人,全員勞動生產率較三年前翻了兩番。
優化體制機制,激發經營發展活力
武重集團以“改革創新轉型、擴量提質增效”為方針,推進以“市場”和“問題”為導向的體制機制改革,優化要素投入結構,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點燃干事創業激情。2013年以來,針對企業存在的利益藩籬、路徑依賴、制度惰性等問題,先后進行了營銷體系、供應鏈、技術和管控模式等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搭建起與發展戰略相適應、與業務板塊相匹配的運營體系和組織架構,促使子公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市場競爭主體。按照價值創造、效益優先原則,逐年調整經營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制度,實行銷售提成及科研項目提成“上不封頂”政策,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干事創業激情。
資產配置市場化,提升資產使用效率。按照國資委有關要求,有序推進“處僵治困”和“壓減”專項工作,退出了落后產能鍛造業務及清算注銷了威泰立車公司。通過資產租賃、土地聯合開發等方式,整體規劃、滾動開發存量土地資源,三年累計實現非經營性資產收益6000余萬元,為主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資本運作多元化,構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近年來,新設立金結、礦機和再制造公司并引入民營機制,三家單位經營規模和質量逐年提升,2016年累計實現收入1.2億元,尤其牙輪鉆機產品突破了世界最高作業海拔記錄,新開辟的大型游樂設備業務銷售突破了20余臺,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活力。
踐行精益管理,實現質量效益型可持續發展。武重集團深入貫徹兵器工業集團全價值鏈體系化精益管理戰略,不斷追求最佳的品質、最低的成本、最本質的安全和最高的員工士氣,2015年歷時5個多月時間完成6臺盾構機生產任務,2016年又順利完成4臺8.6米大盾構生產任務,生產周期縮短了一半,一舉創造“武重奇跡”。企業通過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追求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讓“武重制造”更有溫度,實現由產品為中心向服務為中心的轉變。2014-2016年累計實現降本增效1.5億元;回收歷史欠款1.49億元,化解庫存2.55億元;企業逐年大幅減虧,2016年實現扭虧盈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