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銀行擬增加光伏企業信貸規模
近日,一份名為《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支持試點工作的通知》又出爐了。國開行承諾增加分布式光伏發電信貸規模,并將支持范圍擴大到開發建設的企業、公共事業單位等各類法人實體和自然人。同時在利率和貸款年限上給予較大優惠,如最長20年的貸款年限,優質項目可予以基準利率下浮5%—10%的優惠。
有光伏業的高管計算,以8元/瓦的EPC(工程總承包)價格計算,749MW總的投資額度為59.92億左右,國開行允許企業只出20%的自有資金,而僅此一塊國開行即需給出約48億元的金融扶持。
個人開發的電站亦在金融扶持之列
上述《通知》被認為是國務院8月30日下發的文件的延續。彼時,國務院出臺《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該文件就銀行等如何支持光伏產業做了指示:(金融機構)要根據光伏產業特點和企業資金運轉周期,采取靈活的信貸政策。
國開行同時為符合分布式光伏項目開出綠色優惠通道:項目貸款年限原則上不超過15年,根據項目實際可延長3—5年,貸款利率在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基礎上,對國家能源局認定的項目給予利率下浮5%—10%的優惠;項目受理部門從收到上報評審報告當日計算,最長不超過20個工作日,完成項目路演、審議。
8月1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分布式光伏18個示范區,包括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海淀園、河北保定英利、深圳前海、寧波杭州灣新區等均有入列。18個示范區項目橫跨2013—2015年、共計1.823GW,其中2013年開建749MW,剩余項目在2015年完成。
從試點范圍來看,扶持的重點應該放在這18個示范區。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承認,國家大力支持開拓國內分布式市場,但目前的18個示范區怎么形成規模,仍面臨挑戰。“因電網將售電作為自身收入,目前的電力體制不利于分布式發展。價格的落實,管理的到位,還需要時間”。
《通知》的一個亮點是,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亦列入國開行的金融扶持范圍。對不符合直接申請國開行貸款資質、信用等級低于BBB-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國開行將聯合地方成立統一投融資主體負責貸款事宜。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記者闡述了對這一系列新政的理解:“光伏系列政策總體可理解為橫縱兩線,橫線是之前提及的金融、并網、補貼、監管等,縱線則由此次條件針對的光伏制造業起始,下一步將擴展至光伏電站,甚至如今已趨向多元化的電站投資主體和用戶。當然,鑒于光伏電站,尤其是分布式電站建設尚未大規模啟動,此類政策出臺,或許仍需時日。”
補貼扶持力度超預期
光伏發電補貼已真正進入“實操”階段。8月30日,國家發改委下發兩份文件,明確新的地面電站三類上網電價,根據資源優劣分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和1元;分布式光伏電站補貼為每千瓦時0.42元;可再生能源附加從每千瓦時8厘漲到1分5。
從8厘漲到1分5,意味著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盤子”幾乎擴大了一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李才華表示,針對業內一直擔憂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問題,這條措施將使可再生能源附加補貼一年內增加收入270億元左右,到2015年滿足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北京一位光伏人士對記者透露,國家的光伏扶持新政并未就此止步,后續政策包括各地方政府配套措施將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密集出臺,例如度電補貼政策細則、電站增值稅即征即返50%的退稅優惠(稅率將由17%降至8.5%)、電網并網細則等。
四川是光伏大省,省內主要光伏企業有永祥多晶硅、天威四川硅業、新光硅業、通威太陽能。曾面臨多晶硅企業大范圍停產,新能源光伏組件銷量大幅下滑的窘境,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多次呼吁國家給予光伏產業政策支撐,他說,“不論從資源優勢、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產業基礎等方面,我國都已具備了加快啟動光伏市場、廣泛發展光伏產業的條件和基礎。”
“雖然目前多晶硅價格較之前低點已有所反彈,但仍未能達到我們的盈虧平衡點。”某多晶硅生產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現在企業多在觀望,首先是觀望多晶硅價格的變化,此外,還在觀望政策的最終落地。實際效果能有多大,企業生產一噸虧一噸的現狀能否改變,這決定了企業復產的腳步。”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經歷產能過剩、產業鏈企業資金鏈斷裂、歐盟雙反等行業負面事件之后,產業鏈大面積停工,上半年僅完成3GW不到的目標,遠低于全年10GW計劃。此后,隨著向歐盟出口的最低限價確定,歐盟取消針對出口企業的懲罰性關稅,行業便進入觸底反彈階段,政府也陸續出臺了行業扶持政策,企業陸續開工,其中分布式光伏的大力發展和電站建設成為兩大亮點。
據工信部的統計,2013年上半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2.8GW,預計今年裝機容量有望達到8GW。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新增裝機容量中,有1.5GW來自去年第二批金太陽和光電建筑工程,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的裝機量將會是上半年的4倍。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