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戰略不應當只是國有資本游戲
新能源汽車戰略是國家戰略,但自這一戰略提上議程后,政府似乎沒有從國家層面整合本應整合的資源,反而試圖通過組建以國有資本為主干力量的“國家隊”,實現新能源汽車強國夢。在這一過程中,被視為國內電動汽車領頭羊的以及一批在電動車及動力電池領域頗有建樹的民營企業并不太受有關部門的待見。比亞迪
雖然電動汽車業務搞得有聲有色,并行銷海外,但比亞迪卻一直像個野孩子。所以,當有消息披露由工信部牽頭成立的電動汽車國際標準法規制定與協調工作組(以下簡稱“電動車工作組”)將會吸收比亞迪為成員單位時,業界多少或有些訝異。據報道稱,工信部的這一“電動車工作組”的組織架構主要由國內汽車整車及動力電池等零部件相關企業、電網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業組織機構等近40家成員單位組成,裝備工業司司領導任組長,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承擔秘書處工作。各成員單位選派專家分別組成電動汽車安全專家組、電動汽車與環境專家組。
其中,一汽擔任“電動汽車安全專家組”的組長單位,北汽為副組長單位;比亞迪則是“電動汽車與環境專家組”的副組長單位,上汽為該組組長單位。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比亞迪第一次晉升這樣國家級的組織中來,而且是唯一一家民營整車廠的代表。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熱潮開始掀起之時,國內上至中央下達地方,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便不斷冒出,但在國家級的組織或聯盟中,總是沒有比亞迪的一席之地,這家企業在電動汽車領域作出的成就似乎被選擇性地忽略掉。
2009年在中汽協牽頭下成立了“T10聯盟”,成員分別為是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華晨、、重汽和江淮,非央企即國企。
在這一年7月,“T10聯盟”的第三次會議上,這十家企業聯合成立了“電動汽車產業聯盟”,并形成《電動汽車發展共同行動綱要》,表態將聯合研發電動車,包括關鍵總成、關鍵零部件都是聯合研發的范圍。董揚評價這次會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聯盟的規模來看,這確實是國內電動車被確定為新能源汽車主要方向后,第一次大規模集體行動。只是遺憾的是,至今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成果展示。奇瑞
距隔“T10聯盟”成立一年后,2010年8月,國資委又主導了一個規模更甚的聯盟--由16家央企聯合成立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該聯盟設立三個專業委員會,整車及電驅動專業委員會、電池專業委員會以及充電與服務專業委員會,其中涉及整車廠的整車及電驅動專業委員會的五家成員分別為:一汽、東風和長安這三家整車廠,以及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南車集團這兩家電驅生產企業。
國資委希冀這一聯盟在第一階段可以促進電動車產業相關技術標準的規范、統一,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和諧發展,實現電動車產業突破性發展。在此基礎上,將掌握電動車核心關鍵技術,引領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和品牌,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設為中長期目標。這里毋庸避諱需說明的一點,無論是從電池還是電動車整車制造所投入的成本和已取得的成就,比亞迪都被視為國內電動車的領頭羊,“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本是一場央企間的權貴聯歡,卻試圖領導國內整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而又將最專注這一領域的比亞迪拒之門外,令人費解。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