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控制系統等技術助力寧核建設穩步推進
新年伊始,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就親臨福建寧德核電項目施工現場考察并指導工作。凜冽寒風中,核電建設者們熱情高漲。施工車輛往來穿梭,各類設施有序排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這座創造了國內核電建設史上多項第一的核電站凝聚了所有核電人的心血,牽動了無數關心海西發展的各界人士的目光。
08年2月18日,在福建寧德核電站建設工地,工人們開始澆注第一罐混凝土
據悉,福建寧德核電站自2004年1月開始選址,到2008年2月18日正式開工,短短4年時間就完成了項目正式開工前所需的全部前期工作。這是我國已建和在建核電站中,完成前期工作時間最短的核電站。寧德核電項目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開工前的全部準備工作,創造了中國核電史上前期準備工作時間最短的記錄。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在視察寧德核電項目時稱贊:“你們用兩年的時間做了人家20多年沒有做成的事,我為你們的魄力和勇氣表示欽佩!”
!
據了解,寧德核電站項目規劃總容量為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另外,寧德核電站采用二代加的CPR1000壓水堆技術路線,吸收了國際國內核電技術經驗反饋,實施了包括18個月換料、全數字化儀表控制系統(DCS)、半速機等在內的16項重大技術改進,項目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進和自主化、國產化比例的提高,可大幅降低造價至1300美元/千瓦以下,使得上網電價同脫硫、脫硝火電機組相比具有競爭力;同時,核電機組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的2月18日,福建寧德核電站首臺機組正式開工建設,原國家副總理曾培炎出席了開工儀式并啟動布料機按鈕。一期工程4臺機組計劃在2012年底到2015年的4年間,每年投產一臺。推進進度完成彰顯寧核速度。
2009年,是寧德核電生產準備工作由規劃轉向實施的關鍵一年,工程建設進入高峰期。按照總體計劃的要求,寧德核電全年開展了人員培訓、程序編寫、移交接產、ERP建設、工程參與等工作,全面實現了各項生產準備目標。
2009年12月31日,寧德核電公司順利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3、4號機組建造許可證。3號機組核島主體工程于2010年1月8日開工,澆灌第一罐混凝土。至此,國家核準寧德核電站建設的4臺機組中已有3臺進入在建施工階段。在總結1、2號機組施工經驗基礎上,在3號機組的核島土建施工中首次采用A/B/C整體澆注方案,在保證筏基整體的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可有效節約工期,優化施工工序,降低建造成本。該機組采用的數字化儀控系統(DCS)國產化率還將突破80%,刷新國內此前開工項目同類設備國產化率紀錄。其中,DCS系統的控制部分將首次實現100%國產化。預計2010年9月底,寧德核電4號機組核島主體將開工建設,屆時,一期工程4臺機組將形成同步施工建設的壯觀景象。設備制造,海工工程,永久進場道路、用水、用電等工程正在穩步推進。
相關閱讀:中國開建首個海島核電站
福建寧德核電站2008年2月18日正式開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會見項目合作方代表時說,積極推進核電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曾培炎首先對寧德核電站開工表示祝賀。他說,核電是清潔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本屆政府以來,我國核電建設邁出了很大步伐,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最近南方發生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反映出全球氣候變化帶來極端氣候現象增多的趨勢。這提示我們要進一步調整優化電力結構,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要求我們合理提高中心負荷地區的供電能力,降低煤炭運輸壓力,從而更好地保證煤電油運穩定供應,維護能源安全、維護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正常秩序。
寧德核電項目位于福建省東北部的寧德市轄福鼎市秦嶼鎮備灣村,是中國第一個在海島上建設的核電站。南北承接華東區域電網和福建省電網,靠近負荷中心,區位優勢明顯。
此次開工的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工程,共建設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由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煤炭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約500億元人民幣,采用我國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設備國產化比例將不低于80%.首臺機組將于2012年12月建成。四臺機組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將達到300億千瓦時。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