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最嚴標準重點是脫硝 第三方企業迎發展契機
不斷攀高的煤價已導致火電企業連年虧損,新標準之下的再改造無疑將使其更加捉襟見肘。但新標準的實施也將帶動相關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的發展
國家環保部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新標準對污染物排放限值進行了從嚴修訂。不斷攀高的煤價已導致火電企業連年虧損,新標準之下的再改造無疑將使火電企業的資金更加捉襟見肘。
“新標準實施后,面臨新附加成本的投入,火電企業的環保成本壓力增加是毋庸置疑的。”山東省經信委電力運行局副局長史玉明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新標準使火電行業的環保準入門檻提高了,但同時也推動了市場整合,加快了火電行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24日,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王丹青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說。
“史上最嚴”標準重點是脫硝
新標準實施后,將代替原國家環保總局2003年發布的火電行業排放標準。對比新舊標準,導報記者發現,新標準對現有和新建火電建設項目,分別規定了對應的排放控制要求:對新建火電廠,規定了嚴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對現有火電廠,設置了兩年半的達標排放過渡期。此外,新標準還大幅收緊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限值,針對重點地區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其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等的排放限值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要求。該標準一度被火電企業稱為“史上最嚴”。
國家環保“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下降到2046.2萬噸,比2010年的2273.6萬噸下降10%。做到該項指標的關鍵是加快燃煤機組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硝設施建設,規劃對此提出了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機組要全部加裝脫硝設施的要求。脫硫是火電廠“十一五”的主要任務,而“十二五”期間的工作重點則是脫硝。《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臺的。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測算,現役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約有94%、80%和90%的機組需分別進行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改造,改造費用共約2000億-2500億元。“一座600兆瓦的中型火電廠,購置一臺脫硝設備大概需要花費6000萬元。”王志軒說。
本月初,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確定了火電企業脫硝電價補貼標準暫按0.8分/千瓦時執行。對此,王丹青對導報記者表示,“發電企業增加的達標成本,可以通過電價優惠政策獲得一定的補償,但該標準還是略低于預期,市場預期的成本價在1.2-1.5分/千瓦時,火電企業依然要自行消化一部分新上馬脫硝裝置的成本。”
第三方技術支持企業迎發展契機
導報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新標準實施后,到2015年,全國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8.17億千瓦,共需脫硝投資1950億元,2015年需運行費用612億元/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10.66億千瓦,共需脫硝投資2328億元,2020年需運行費用800億元/年。
大規模的需求將為脫硝設備、原料和服務市場帶來良好的發展空間。對此,華寶證券研究員陳亮表示,“新標準的實施在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的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的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的發展。根據測算,脫硝、脫硫和除塵等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行業約為2600億元的市場規模。其中最主要的看點是脫硝產業,保守估算,脫硝產業的市場容量至少在1000億元以上。”
“新標準的實施給大企業和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提供了機會。”王丹青說。
在脫硝領域具有壟斷性地位的火電企業將受益。以龍源電力為例,其在脫硝領域的技術優勢被業內看好。有分析人士表示,明年春節后龍源電力大修后將規模改造脫硝設備。脫硝市場全面啟動后,明年下半年公司業績增長被看好。
“此外,第三方技術支持企業,即電力環保煙氣治理企業,也將迎來專業化、市場化的發展契機,其市場前景廣闊。”王丹青對導報記者表示。
上月末,永清環保與華電石門電廠簽署煙氣脫硝特許經營合作協議:永清環保獨家出資建設華電石門電廠2臺3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煙氣脫硝工程,并負責該電廠煙氣脫硝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管理和經營。這是脫硝領域火電企業與專業環保企業合作的首個案例。
對于火電廠來說,隨著新標準的實施,在自身實力和技術達不到標準的情況下,會將脫硫、脫硝等改造工程外包給更具有技術優勢的環保專業企業。今后這種特許經營的方式將成為常態。
國電清新即為一家從事環保煙氣治理的專業第三方環保企業。其201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脫硫特許經營、脫硫建造業務方面取得了新發展,并取得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旋匯耦合濕法脫硫的第二代技術專利,還大力開展了煙氣凈化多種技術工藝的研究開發與儲備。公司看好新標準實施后火電企業的環保外包需求。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