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師生共同研發農機自動化駕駛導航系統
近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包裝工程專業的張方明老師和他的學生共同研發的、能實現農機自動化駕駛的導航系統。據悉,這個導航系統,一個巴掌大小的方盒子加上一個電動方向盤,就能讓一臺高速插秧機變成無人駕駛的智能插秧機。
帶著學生搞科研
我們機械專業的學生動手能力很強,而信息專業的學生計算機能力強,當時就希望能很好地利用2個專業學生的優勢。想到自己本身是搞農業工程的,那是不是搞個自動化智能型的農機。抱著這樣的目的,在寧波市農機局的支持下,張老師就帶著學生搞起智能農機的科研。前后經過了兩年多的研發和改進,終于完成了第一臺樣機。“大概有10個同學參與吧,有幾個現在已經畢業了,那時候學生的熱情都很高,好多時候都通宵搞研究的,戳模具、焊電路板,每個人都不含糊。”說起參與研發的學生們,張老師一臉的得意。
幫農民擺脫“泥腿子”的稱號
說起這個系統的作用,張老師告訴記者如果用上了這套系統,那農民可以穿著皮鞋、打把洋傘、坐著喝茶就把地里的活都干了。看著記者一臉疑惑的表情,張老師進一步向我解釋,就以插秧機為例安裝了導航系統的插秧機,能采用GPS衛星導航,定位精度可達5厘米,只需設定插種區域,測控系統就能自動規劃插秧路線,每小時能插秧4畝左右。還有我們也可以在收割機、拖拉機、農藥噴灑機上安裝導航系統,這樣的話,農民播種、噴藥、收割等主要的農活都可以自動化完成,而自己只需要在邊上監督監督,可以說農民可以不用再下田下地了。
下一步就是要降低成本
說到下一步的打算,張老師開口就說要把成本降下來,讓農民都用得起,讓科研成果真正服務社會。“現在主要問題是導航傳感器的成本還偏高,光一個GPS衛星接收器就要2—3萬,我希望把這個成本降下來。”張老師如是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