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產品鼓勵進口關鍵在于度
機械工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都源于中低端領域產品產能嚴重過剩,發展出路在于向高端奮進。“在發展高端機械制造業,尤其是關鍵零部件方面,國家要明確鼓勵國產化。”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在一季度經濟形勢運行分析會上說。
目前,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勢頭初起,高端液壓件、高性能壓力傳感器、核電站用石墨密封件、超高壓絕緣套管、大型發電機用無取向矽鋼片和抗撕裂鋼板等關鍵基礎零部件和材料的自主創新已經取得一系列可喜的進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發展高端裝備國產化正面臨著進口優惠政策的嚴重沖擊。
2011年12月15日,財政部出臺最新關稅調整政策,對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本次進口關稅調整包括高端裝備制造,這對我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立足未穩的企業造成了沖擊。
從國際環境看,我國經濟地位持續上升的態勢,招致發達國家越來越深的疑忌和防范。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后明確提出“再工業化”的戰略,首要目標是搶占高端制造業的制高點,絕不容忍和允許他國威脅其優勢地位。發達國家的高端裝備供應商對我國慣用的手法是:當我國不能自主生產時,就漫天要價;一旦我國取得國產化突破,則馬上價格跳水,利用我國產高端產品立足未穩的弱點,利誘用戶,與我爭奪訂單,使內資企業無法獲得訂單,無法回收巨額前期投入,最終被其扼殺于搖籃之中。
蔡惟慈再三強調,“國家要對敢于自主創新的企業有明確的支持態度!”
當然,蔡惟慈并非完全反對鼓勵進口的政策。他提出,“鼓勵進口關鍵在于度”。蔡惟慈建議:對于國內沒有能力做的產品,可以允許進口;對于國內可以做但與國外差距較大的產品,應優先鼓勵采購國內產品,保護國內幼稚工業;而對于國內技術已成熟的產品可以采取公開招標形式。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