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VS低風險 你選哪條節能路?
當工業節能面臨全方位低風險和高風險抉擇之時,企業決策將何去何從?這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當企業利益與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社會責任發生沖突時,應該企業利益優先還是符合要求的節能改造優先呢?我們身邊最近又出現了不惜鋌而走險選擇前者,最終自食惡果,花大價錢買單的典型。
據臺灣媒體報道,寰邦科技公司前總經理楊燿州,為達到公司“節能減碳”目標,竟找從事竊電的王相友為住家及公司的電表動手腳,竊電逾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并付王等160萬余元工作費。近日,臺灣“最高法院”依 “電業法”判楊7個月有期徒刑,寰邦公司被追償電費2100多萬元。據悉,寰邦公司主要提供半導體晶圓及IC測試,是臺灣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半導體測試公司。
非法避費:企業最“二”的選擇
所謂投機就是這樣吧。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盈利為目的本無可厚非,但是通過對電表做手腳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公司的“節能減碳”目標,說出來真是要笑死人了。
非法意味著高政策風險;找個人進行這樣的竊電運作,每次查電表之前調回正常,之后再將電表轉速調慢,每月操作兩次麻煩不說,如果個人技術出現問題,隨時會被行政部門發現,這意味著技術風險;一旦事情敗露,所逃電費會被追償,另外還有罰款、牢獄之災在等著,之前所附人員費自然打水漂了,務工和人生污點所造成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不可謂不是高經濟風險。
所以說,非法避費,實在是企業最“二”的選擇。
多贏:正牌節能改造是王道
另一方面,其實有一條“零政策風險,低技術風險,低經濟風險”的多贏之路就在企業管理者的面前,這就是正牌節能改造。
節能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從十一五規劃以來,國家一直大力提倡和推動工業的節能事業,而隨著十二五規劃的提出,國家給予了工業節能更大程度上的政策和經濟支持。據悉,近日,濱州5個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項目共獲得國家無償資金2620萬元支持。其中,某廢鋼配送中心項目1000萬元、某電機系統節能改造項目獲支持資金650萬元、某酵母生產線清潔生產項目400萬元等等。工業企業的綠色節能改造,既有政策保證,又有白花花的銀子支持,而節能改造之后可以為企業直接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創造經濟價值,如此零政策風險和低經濟風險如何讓人不動心?
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們也無需為技術風險擔憂。近幾年,以愛社科技、神霧集團為代表的一大批第三方工業節能服務企業相繼成立,其中很多企業具有優良的研究基礎和成熟的節能技術。不過雖然同為節能服務企業,企業與企業的業務重點略有不同,以愛社和神霧為例:愛社科技以空壓機節能、氣體泄漏檢測的產品和系統為重,為企業提供壓縮空氣節能解決方案;而神霧主要為耗能企業提供能源高效利用與低碳技術綜合解決方案。只要企業管理者從節能服務供應商中認真選擇,必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節能改造供應商和改造方式。如此一來,國家達到了節能低碳的目的;企業通過投資節能改造項目,可以長期有效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第三方節能服務企業也可以獲得利潤,完善節能技術,壯大自身實力和財力,為更多的工業企業提供節能改造服務甚至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合作方式。
如此多贏之道,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一番淺析,相信各位精明的企業管理者們,一定不會犯低級錯誤的哦!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