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行業新機遇 加速推動出行智能化
2015年,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金碚認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關鍵時期,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困難的時期。如何轉型,是留給政府、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今全球工業正在向"4.0時代"邁進,金碚觀察發現,早期的工業化,各國的發展路徑大同小異,而進入"4.0時代",各個國家的路徑則完全不同,原因在于文化的差異。德國的"工業4.0"依托的是制造業的拉動,而美國則靠創新驅動,中國的"工業4.0"則以電子商務與"互聯網 "經濟拉動,這一走向正附合了中國的文化背景,因為中國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是——價廉物美、最好免費,中國在汲取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尋找一條附合中國文化的"工業4.0"之路才是根本。
而針對汽車業乃至航空、旅游等產業,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副主任張莉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她認為在"工業4.0"大趨勢下,目前中國很多行業是"被互聯網 "化,而不是"互聯網 "化,出行業融入"互聯網 ",需要穩、準、狠。
當然,互聯網正從生產模式、流通模式、商業模式及消費者等各個節點改造傳統出行業,這也給出行業企業帶來的最大困惑在于越來越"碎片化"的傳播環境,消費者與品牌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關系越來越脆弱,如何維系好消費者與品牌間的關系給企業帶來了很多新挑戰,為此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黃升民建議,企業應以"再平衡的思路"重新審視大數據、精準營銷、銷量與品牌間的關系。
簡而言之,"工業4.0"就是"給制造業裝個腦子",使制造業更加智能化,廣汽本田正在該領域進行摸索,廣汽本田生產本部副本部長詹松光認為,剛剛落成的廣本第三工廠,就是是汽車制造業朝4.0方向發展的一個嘗試。據悉該工廠占地面積比第二工廠減少了45%,投資減少了26%,但人員效率提升了29%,如何做到的?詹松光舉了焊裝車間的例子,這里100%實現了自動化,機器人會根據板材的不同在一定范圍內給出焊接的最優指標,使質量得到充分的保證。
智能化生產,在營銷方面也需要以"智能化"的思路重新定義和審視營銷,吉利控股集團公關總監、吉利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楊學良分享了博瑞汽車圍繞著傳播碎片化時代如何營的案例,博瑞借助新媒體營銷、名人效應的拉動,取得了銷售業績與品牌美譽度的雙重增長,成為自主品牌汽車走出"十二連降"陰霾、逆襲合資品牌汽車營銷案例的一個典范。
除了生產與營銷環節需要朝"智能化"方向發展,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也在會上透露,"十二五"期間,政府就已開始加速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對中國而言,智能的出行應該是綠色低碳的方式,目前交通擁堵問題困擾著全國諸多的城市,根源在于目前中國的小汽車功能在于彌補公共交通的不足,這顯然是不科學也不明智的。"十二五"期間,我國的軌道交通建設速度驚人,各鄰近城市間的大容易快速交通建設也正在加緊,而到了"十三五"期間,除將加大軌道交通建設的投入外,還將加大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設汽車營地,讓大容易交通與小汽車各自發揮其應用的作用。
借著"互聯網 "的浪潮,中國的出行行業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邁向智能化的"工業4.0"時代,把握住時代的脈博,以更前瞻的視角深挖本行業的新商業價值,做好產品升級、管理升級和營銷升級,成為出行業每家企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