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外資看好中國消費品行業 工業領域有亮點
路透查看了34家大型外國上市公司有關中國業務的言論或近期聲明,顯示各行業的處境截然不同。
主要生產消費品的18家企業中,有13家表示第四季或全年營收增長,只有三家下跌,兩家持平。調研的八家工業企業中,有六家公布中國業務疲軟或營收下降。
咖啡連鎖店星巴克、瑞士紙巾生產商愛生雅(SCA)、時裝品牌Hennes & Mauritz以及快餐業者麥當勞(McDonald‘s)都實現強勁增長,盡管中國第四季經濟增速創2009年以來最慢。
“我們在中國市場取得的成功在剛剛過去的一季確實更加突出,”星巴克董事長兼執行長Howard Schultz在1月21日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就像許多外資企業一樣,在財報中沒有單獨列出中國業務的業績。
“在過去這個季度,我們在中國新開150家店面,為公司歷史上單月開店最多紀錄。”
“我們對這個重要市場的潛力,以及我們對進一步擴大品牌的適切策略,仍具信心,”麥當勞執行長Steve Easterbrook在1月25日對投資者表示。
不過工業領域的前景就沒那么看好。
建筑產品制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以及德國西門子去年都受到打擊。美國的電梯與冷凍設備制造商聯合技術(United Technologies)預估2016年營收甚至會更低。
“短周期的(工業)業務,受到在中國雙位數下滑的影響,”西門子執行長Joe Kaeser上周對投資者表示。
經濟轉趨成熟
有幾位執行長表示,這種看法不一的情況是正常的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趨成熟,由工業導向轉型為消費導向。
“它正從投資導向與工業導向,轉變為消費導向型經濟。如果觀察國內生產總值(GDP)在消費方面的表現,會發現它正在成長,這是好現象,”福特執行長Mark Fields上周表示。
仍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消費品公司也不是沒有受到中國經濟低迷的影響。有幾家公司報告中國市場表現疲弱,但他們基本并未放在心上。
蘋果表示,中國經濟顯現出一些疲弱,首席財務官梅斯特里(Luca Maestri)接受路透采訪時稱“有些情況以前我們沒有見到過”。但是,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公司不會調整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因潛在需求趨勢強勁。
星巴克則表示,中國業務的增長是在喝咖啡還沒成為中國人“清晨慣例”的情況下實現的,但公司相信中國人將會養成這種習慣,從而幫助公司業績在長期內實現進一步大幅增長。
甚至在工業領域,同樣有亮點。
“在中國,我們正開始看到鋁業的活力逐步改善,”美國鋁業首席財務官William Oplinger在1月11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稱。
“我們看到基本面穩健...我們仍預計鋁業務增長6%。2010年至2020年需求有望翻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