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五大區域空間 我國傳感器市場奮起直追
目前全球傳感器市場主要由美國、日本、德國的幾家龍頭公司主導。2013年美國、日本、德國占據近60%的市場份額。2014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1260億美元,同比增長20%左右。美國、日本、德國及中國合計占據全球傳感器市場份額的72%,其中中國占比約11%。
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正努力追趕國外企業,并出現區域的傳感器企業集群,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并逐漸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布局。
長三角區域:以上海、無錫、南京為中心。逐漸形成包括熱敏、磁敏、圖像、稱重、光電、溫度、氣敏等較為完備的傳感器生產體系及產業配套。
珠三角區域:以深圳中心城市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資企業組成以熱敏、磁敏、超聲波、稱重為主的傳感器產業體系。
東北地區:以沈陽、長春、哈爾濱為主。主要生產MEMS力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濕敏傳感器。
京津區域:主要以高校為主。從事新型傳感器的研發,在某些領域填補國內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納米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部地區:以鄭州、武漢、太原為主。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在PTC/NTC熱敏電阻、感應式數字液位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等產業方面發展態勢良好。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鋼鐵產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