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建成世界首個磁懸浮中央空調智能互聯工廠
這是一場在工廠里舉行的發布會。10月27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在青島中德生態園正式竣工,并舉行發布活動。這是海爾第八個互聯工廠,也是世界首個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年產能預計33.8萬臺。與此前七個已建成互聯工廠不同的是,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具備大型磁懸浮中央空調的互聯定制能力,海爾互聯工廠將就此實現從小型白色家電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到大型裝備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轉型。
節能提效領跑磁懸浮中央空調行業
磁懸浮機組具有無油運轉、節能50%、使用壽命30年和免維護的特性,目前已在商業地產、工業園區、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暖通系統搭建和節能改造升級中廣泛應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建筑能耗在能源總消費中的比例達到27.6%,而暖通空調系統能耗占了建筑總能耗的40%,大中型商場中央空調能耗超過50%。為建筑綠色減排、節能改造升級提供高效節能產品,是中央空調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廣磁懸浮中央空調是引領行業的密鑰。
自2006年海爾在國內首推磁懸浮中央空調以來,海爾在該領域不斷引領突破。相關數據顯示,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占據國內市場81%的份額,連續五年保持市場增長行業第一,是唯一出口海外的中央空調品牌。2015年,海爾參與發布中國首份《磁懸浮信息機產業發展白皮書》,打造行業樣板。
此外,海爾是中國家用中央空調的創始者,最早研發變頻一拖多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在無線多聯機方面,海爾世界首次將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用于多聯機中央空調產品,省人工、管線投入及避免后期管理混亂問題。
智能互聯實現大機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建成全球首個磁懸浮中央空調智能互聯工廠后,海爾將在商用大型機組領域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轉型,可以實現工廠與用戶直接對話,為大型建筑空間用戶提供提供智慧節能的中央空調解決方案,在實現產品高能效、低運行費用的同時,縮短中央空調定制時間,滿足用戶因為建筑結構和使用環境差異產生的個性化需求。
這一海爾首創的中央空調智能制造平臺,通過6萬多個探測器實現全程信息互聯,以大數據實時分析實現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檢測,將產能提升100%,不良率降低50%。
在工廠實地參觀后,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吳德繩評價海爾互聯工廠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國際引領的能力,他認為,在大數據的時代,需求側在精細化設計方面要求提高,而海爾互聯工廠對大工匠精神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發布會現場彩蛋
在今天的竣工發布會現場,界面聯合創始人、CEO何力,海爾中央空調總經理王利,StarVC創始人&投資人任泉,上演一場“大咖對話”。
任泉談科技創新投資
STARVC創始人、投資人任泉在現場表示,要把自己用的中央空調產品換成海爾的!
我們是一個新銳的投資機構,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愿景就是要投創新的產品和創新的企業,我們之前投資的基本上都跟互聯網所有關系的企業,包括很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品。今年我們立志于打造科技類的產品。我們第一家投資的公司就是人工智能的公司。
要投創新或者顛覆意義的企業、還有投資改變人生活方式的產品,這是我們這個機構的一個特別大的愿望。因為我的五個合伙人做這個基金,是想更多地把我們這么多年對人的理解、對環境的理念,對產業理解能用我們五個人的力量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何力談智能制造
《界面》創始人、CEO何力分享了自己對智能制造的理解。
在今天,人們的確都在追求個性化,因為個性化和規模化生產之間有天然矛盾的,怎么通過大數據通過信息技術解決個性化的追求和規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我覺得這個的確是智能化制造的標準。
目前,制造業發展朝著服務業的轉型,服務業未來慢慢會具有內容產業的屬性,就是普遍的內容化,換句話說制造業居然也能有社會化的特征。它跟人的交互越來越多,這樣不就成了內容產業或者內容屬性了,這個是未來從冰冷的制造到溫暖制造很大的改變。
數據化和智能化它對規模化的要求還是蠻高的,一個獨立的智能化程度再高也沒有辦法解決基于云平臺更廣泛的效益的改進,智能制造業剛剛開始,海爾更多未來的責任不僅僅這個一個工廠,而是整個行業乃至于整個領域。因為只有規模化的數據、更規模化的交互和更規模化的計算,其回歸分析才會更接近用戶需求,所以我覺得海爾在行業中所扮演的不僅僅做好自己,而且要作為行業領導者,這可能是未來一個特別重要的的角色。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