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智能制造試點成效明顯 中國具備獨特優勢
在中國政府去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中,智能制造被確定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隨后,中國確定了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涵蓋38個行業,希望以此帶動中國整體的智能化生產水平。
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智能化”已成為公眾耳熟能詳的高頻詞。就在越來越多帶有智能功能的產品走入千家萬戶之時,更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轉型升級。去年,工信部在眾多企業中確定了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涵蓋3D打印、水泥智能制造、光纖智能制造、服裝個性化定制等項目,為的就是全面帶動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
一年過去了,效果如何?工信部部長苗圩對此給予積極評價:“從實施效果來看還是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這46個項目,它的制造效率提高了30%,它的節能,節約了9.5%,它的研發時間比過去縮短了35%,還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工信部部長苗圩看來,智能制造是終極目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數字化和網絡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智能制造則必須是在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盡管中國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成效明顯,但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苗圩表示:“我們最大的短板,還是我們工業化的進程,有很大的一個差異。比如說發達國家德國,他們基本上達到了按照他們的標準,說是達到了3.0。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很多企業現在還沒達到2.0,所以我們就要補上2.0的課,還要推進3.0,還要向4.0方面發展。”
隨著智能制造的不斷深入,一些具體的技術性難題也隨之出現。苗圩表示,從長遠來看,這帶來了一些在傳統的方式情況下所沒有的新的問題。比如說安全性的問題,現在一個木馬的病毒植入了一個終端就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社會性的影響,大面積的問題。苗圩認為,以上問題客觀存在,在安全防范等技術上提出更高要求。盡管中國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面臨先天不足,但也具備自己獨特的優勢。“中國是世界上制造業最大的一個國家,我們也是互聯網應用最大的一個國家,如果把這兩個優勢發揮好,特別是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那就會補上我們的短板,化不利為有利,發揮我們現有的優勢,來加快我們整個工業化的進程。”
工信部部長苗圩還表示,接下來將在相關行業中去推廣試點示范中有效的智能制造生產、管理方式,并進一步擴大智能制造示范范圍,以促進制造行業變革的早日發生。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