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通信標準——計算機通信標準2
IEEE802通信標準是IEEE(國際電工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802分委員會從1981年至今頒布的一系列計算機局域網分層通信協議標準草案的總稱。它把OSI參考模型的底部兩層分解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媒體訪問子層(MAC)和物理層。前兩層對應于OSI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是一條鏈路(Link)兩端的兩臺設備進行通信時所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
IEEE802的媒體訪問控制子層對應于多種標準,其中最常用的為三種,即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D)協議、令牌總線(Token Bus)和令牌環(Token Ring)。
1.CSMA/CD協議
CSMA/CD(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通信協議的基礎是XEROX公司研制的以太網(Ethernet),各站共享一條廣播式的傳輸總線,每個站都是平等的,采用競爭方式發送信息到傳輸線上。當某個站識別到報文上的接收站名與本站的站名相同時,便將報文接收下來。由于沒有專門的控制站,兩個或多個站可能因同時發送信息而發生沖突,造成報文作廢,因此必須采取措施來防止沖突。
發送站在發送報文之前,先監聽一下總線是否空閑,如果空閑,則發送報文到總線上,稱之為“先聽后講”。但是這樣做仍然有發生沖突的可能,因為從組織報文到報文在總線上傳輸需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另一個站通過監聽也可能會認為總線空閑并發送報文到總線上,這樣就會因兩站同時發送而發生沖突。
為了防止沖突,可以采取兩種措施:一種是發送報文開始的一段時間,仍然監聽總線,采用邊發送邊接收的辦法,把接收到的信息和自己發送的信息相比較,若相同則繼續發送,稱之為“邊聽邊講”;若不相同則發生沖突,立即停止發送報文,并發送一段簡短的沖突標志。通常把這種“先聽后講”和“邊聽邊講”相結合的方法稱為 CSMA/CD,其控制策略是競爭發送、廣播式傳送、載體監聽、沖突檢測、沖突后退和再試發送;另一種措施是準備發送報文的站先監聽一段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內總線一直空閑,則開始作發送準備,準備完畢,真正要將報文發送到總線上之前,再對總線作一次短暫的檢測,若仍為空閑,則正式開始發送;若不空閑,則延時一段時間后再重復上述的二次檢測過程。
2.令牌總線
令牌總線是IEEE802標準中的工廠媒質訪問技術,其編號為802.4。它吸收了GM公司支持的MAP(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Protocol,即制造自動化協議)系統的內容。
在令牌總線中,媒體訪問控制是通過傳遞一種稱為令牌的特殊標志來實現的。按照邏輯順序,令牌從一個裝置傳遞到另一個裝置,傳遞到最后一個裝置后,再傳遞給第一個裝置,如此同而復始,形成一個邏輯環。令牌有“空”、“忙”兩個狀態,令牌網開始運行時,由指定站產生一個空令牌沿邏輯環傳送。任何一個要發送信息的站都要等到令牌傳給自己,判斷為“空”令牌時才發送信息。發送站首先把令牌置成“忙”,并寫入要傳送的信息、發送站名和接收站名,然后將載有信息的令牌送入環網傳輸。令牌沿環網循環一周后返回發送站時,信息已被接收站拷貝,發送站將令牌置為“空”,送上環網繼續傳送,以供其它站使用。如果在傳送過程中令牌丟失,由監控站向網中注入一個新的令牌。
令牌傳遞式總線能在很重的負荷下提供實時同步操作,傳送效率高,適于頻繁、較短的數據傳送,因此它最適合于需要進行實時通信的工業控制網絡。
3.令牌環
令牌環媒質訪問方案是IBM開發的,它在IEEE802標準中的編號為802.5,它有些類似于令牌總線。在令牌環上,最多只能有一個令牌繞環運動,不允許兩個站同時發送數據。令牌環從本質上看是一種集中控制式的環,環上必須有一個中心控制站負責網的工作狀態的檢測和管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