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有所回暖 煤企逆境中艱難跋涉
2013年,世界經濟依然不景氣,歐美經濟增長乏力,新興國家市場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國經濟也從高速增長調整為低速增長,煤炭需求難以呈現大幅增長。特別是今年1月份,長達半個多月的霧霾天氣,給我國環境治理再次敲響了警鐘。包括基礎工業在內的煤炭、焦化、水泥、建材、鋼鐵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將成為重點整治的對象。根據預測,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會延續惡化態勢。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煤炭企業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面對諸多負面因素,煤炭行業的“白銀十年”不會如期到來。初步估計,我國煤炭調整周期將長達3~5年,甚至更長時間。
A、產能建設超前需求仍會增長
“十一五”以來,我國煤炭固定投資快速增加,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煤炭產能。山西、內蒙古和河南等主要產煤省區,經過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兼并重組,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礦,加上新建煤礦陸續投產,我國煤炭穩定供應能力大幅提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2013年,我國煤炭產能建設超前,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但長期需求旺盛,煤炭供需量都將有所增長。據推算,在宏觀經濟增長的拉動下,我國煤炭需求繼續增長,預計2013年全年需求量在39億噸左右,同比新增需求1.5億噸,增幅4%。
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從2012年開始,我國煤炭市場供應略顯寬松。2012年二季度,煤炭因滯銷而庫存高企。但在2012年12月后,煤炭需求有所恢復,生產商開始出現好轉,產能過剩的情況可能不會在2013年上演。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數據顯示,5月以來,我國用電量需求依然不旺,全國日發電量仍維持在130億千瓦時的低位。同時,進口煤炭繼續沖擊國內煤炭市場。數據顯示,沿海地區進口煤占海上煤炭調入總量由2012年的27%提高到33%。
目前,雖然我國煤炭市場價格出現下滑,但國際煤炭市場價格也持續下滑,并形成國內外價格倒掛形勢。2012年以來的價格數據顯示,無論國內煤價如何快速下跌,進口煤價格始終低于國內煤價10~30元的水平。價格優勢使企業選擇用進口煤炭,而不愿意采購國產煤炭。海關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口煤炭1.1億噸,同比增長25.6%。其中,4月份進口2872萬噸,同比增加14.6%。
特別是5月7日,大秦鐵路檢修結束后,港口存煤少,對煤炭價格和煤市的利好因素就此消失。而且,煤炭產量環比增長明顯,沿海煤市繼續呈現下游庫存高位、供大于求的態勢。
不過,有觀點認為,我國煤炭市場供給相對寬松,還沒有徹底地滑入“產能過剩”的泥潭中。由于電煤供應緊張,煤炭連續幾年產能迅速擴張,目前煤炭實際產能已超過需求,煤炭產能過剩的壓力已經顯現。但從長期看,煤炭產能過剩是階段性過剩,煤炭資源仍屬有限,不能簡單絕對地說“供過于求”。
B、價格普遍下滑個別逆勢上漲
我國煤炭價格從2012年年初開始大幅降價以來,雖然2012年9、10月份有所回暖,但是力度不大。據分析,由于近幾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導致進口煤炭逐步增多,這是目前煤炭高庫存及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
4月份,大秦線例行檢修,減少了環渤海地區的煤炭供應量,價格平穩有升,但幅度不是很大。但是,5月8~14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12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4月24日到5月7日)下降了1元/噸,是2012年11月14日以來的第22次下跌。
同時,內蒙、山西、陜西、河南等煤炭主要生產省區的煤炭交易價格都在不同程度的下滑。因為需求上不去,5月份前半個月,河南、山東、江蘇等地的煤價已從0.12元/卡下降到了0.116元/卡,以5500大卡來算,相當于每噸降了22元,而實際的成交價還要低,煤企的日子比2012年更難過。
有觀點認為,本輪煤炭價格大跌是煤炭市場的供大于求所致。4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取消煤炭經營許可證,同時,還將部分煤炭項目的審批權取消或下放。這一政策之下,山西眾多中小煤炭企業拼命生產,導致原本就供大于需的市場更加產能過剩。
進入5月份,雨季水電增多,淡季消費特征逐步凸顯,下游電廠日耗煤量下滑,拉煤補庫積極性低迷。數據顯示,5月上旬,全國主要電力企業的電煤平均日耗水平僅有320多萬噸,低迷的煤炭消費現狀,無疑抑制了電力企業的煤炭采購熱情。
不過,安信證券認為,煤價繼續下滑的空間已經不大,但上漲的動力也不充足。如果5、6月份維持現價的話,則可能出現上半年業績和二季度業績同比、環比雙雙下滑的局面。
從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然而,也有個別地方的煤炭價格出現上漲。
據介紹,2012年5月份,陜西煤業銅川礦業王石凹煤礦煤炭積壓嚴重,該礦采取降價銷售的方式,每噸電力煤的價格降低至280元左右。從去年9、10月份開始,煤炭價格出現略微回升,銷售狀況也開始回暖。現在,該煤礦每噸電力煤的銷售價格在375元左右,和2012年相比,價格還出現上漲。
目前,煤炭的銷售狀況雖然不理想,但比2012年同期要好一些。煤炭銷售狀況出現好轉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公司在開發外省的一些客戶,并且在銷售方面下力氣。
知名煤炭專家李朝林認為,陜西銅川煤礦的煤炭價格和2012年同比價格出現上漲屬于個別現象。而且,由于煤炭價格和煤炭的品質、區域、位置等關系密切,全國各個地區煤炭價格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C、負面因素眾多煤企利潤下跌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認為,煤炭價格持續疲軟已成為煤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
實際上,煤炭價格的低位徘徊,對煤炭企業影響很大,越生產越虧損。山西省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由于煤炭市場需求不足,煤價持續下跌,煤炭行業利潤下降已經成為波及全國的普遍現象。
2012年,我國煤炭行業發展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發生了明顯的分化。一些資源狀況好、負擔輕的公司經營水平較高,抗風險能力較強,雖然也遇到了困難,但盈利水平沒有出現大幅下降。一些資源條件差、負擔重、規模小的企業經營狀況則明顯走下坡路。
從總資產凈利率和總資產報酬率來看,最高的分別是伊泰B股、露天煤業和靖遠煤電,這幾家公司在煤炭經濟形勢整體不好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
從凈利潤來看,39家公司凈利潤總和為939.7億元,同比減少72.6億元。其中中國神華為476.7億元,占煤炭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的51%。中國神華、中煤能源、伊泰B股和兗州煤業4家公司的凈利潤占煤炭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73.5%,顯示出煤炭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存在巨大差異。
目前,我國煤炭企業面臨的負面因素眾多,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在于電力、鋼鐵、有色、化工等下游行業需求持續低迷,并且短期內沒有好轉跡象出現。下游市場的低迷直接導致了煤炭企業盈利的驟降。而資源稅改革、運費、人工成本等諸多因素,也影響著煤炭企業收入利潤的增長。
實際上,一季度,A股上市煤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13億元,較2012年同期相比略增近1億元。但實現凈利潤僅183億元,較2012年250億元的凈利潤總額出現同比下滑,幅度為27%左右。
而且,更多的煤炭企業已經加入到虧損的行列。以山西為例,一季度,山西省屬五大煤業集團中,同煤集團、晉煤集團以及山西焦煤集團下屬西山煤電、汾西礦業和霍州煤電集團已跌入凈虧損區間,陽煤集團、潞安集團利潤同比大幅下跌。受此拖累,同期山西省煤炭生產和運銷行業增值稅共減收65.42億元。
5月14日,中信煤炭價格指數收報1829.12點,再度試探年內新低。安信證券預測,二季度,我國煤炭利潤可能再次出現同比、環比雙降的局面。
D、政企“救市”短期提振市場
國家能源局日前下發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煤炭進口企業以及進口煤炭都提出了要求。其中,煤炭進口企業應當符合5大條件:注冊資本金在5000萬元以上;近三年煤炭貿易量在100萬噸以上;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與進口規模相適應的設施和儲煤場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而且,從國外進口的煤炭熱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千克,此外,還要求國內低于3587大卡/千克的動力煤和2870大卡/千克的褐煤禁止生產。
據悉,進口煤的限制無疑對國內煤炭企業是利好,短期股價應該會有反應。但長期還是看國內的需求能否復蘇。如果仍然持續萎縮,煤炭價格中長期走勢仍不樂觀。
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日前專門下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兼并重組堅持集約發展、規劃先行、市場化運作等原則,以資產為紐帶,以股份制為主要方式,鼓勵和支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到2013年年底,將全區地方煤炭企業從現有的353家減少到80~100家之間,在地方企業中形成1~2家億噸級、5~6家5千萬噸級、15~16家千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其中20家營業收入要超百億元。
通過兼并重組,到2013年年底,全區煤炭生產企業最低生產規模將達120萬噸(有條件的地區,可提高到300萬噸),生產規模在120萬噸以下的煤炭企業將全部退出市場。
5月20日,山東省經信委啟動“迎峰度夏”儲煤工作,以進一步穩定地方物價。早在4月份,山東就開展了全省煤炭產量大檢查,全面徹查各煤礦產量壓減后的執行情況。與此同時,山東濟南鐵路局已限制電煤裝運,并已停裝省外煤炭進入山東。
甘肅省蘭州市5月7日提出,擬建立3~5家煤炭市場及價格波動調節基金,補貼政策性虧損,穩定煤炭供應價格。河南省政府將對優先采購本地煤炭的電力企業給予發電指標方面的傾斜,并研究河南省直購電方案。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吳永平表示,山西煤炭工業要告別產能擴張的老路,未來煤炭經濟效益提升的路徑,將轉向循環經濟、非煤經濟,加快發展電力、煤化工等下游產業。但這些措施取得效果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國內電煤市場進口壓力仍將持續。
業內專家認為,即使個別地方政府“救市”,也是有心無力。在供需環境對煤炭企業不利的情況下,個別地方想強行讓煤價上漲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減免稅費或者給予補貼,又需要財政撥款,由于現在經濟回暖本來不是很明顯,因此地方財政也很吃緊。
在專家看來,煤炭下滑,對一些省份來說也面臨著GDP下行風險,“救市”是不得為之的舉措。不過,從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將維持一個平穩的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也不會再像原來那樣火熱。但夏季已經來臨,用電高峰也隨之而來,短期來講,政府“救市”將對煤炭市場起到一個提振作用。
E、企業紛紛自救以求渡過難關
進入2013年,煤炭市場并沒有如先前預期般變好,反而價格不斷下跌,煤炭企業采取各種方式來渡難關。
2012年,作為兗礦集團下屬上市公司的兗州煤業全年量增價跌,成本剛性增長,利潤開始大幅下滑。2013年一季度,兗煤集團虧損5.62億元,同比減盈21.26億元。在此情況下,兗礦集團自5月份開始實行減薪計劃,并裁員1200人。
據介紹,由于2013年國內外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煤炭價格不斷下跌,按照統一要求,兗礦集團將下調員工工資,以降低成本保證利潤水平。其中高管降薪50%,中層降低20%,一線工人也會降低生產獎金。有業內人士認為,兗礦集團降薪可能掀起煤炭行業新一輪降薪潮。
在煤炭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金山能源“立志”進軍其他天然資源業務,公司日前宣布擬涉足貴金屬市場。
煤炭市場持續低迷引發的另外一個關鍵問題是,信達煤炭股權退出事宜被迫擱淺。開灤股份一季報顯示,當期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45.39%。
4月27日,開灤股份發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暨復牌公告,被業內期待已久的信達資產與開灤集團之間關于股權退出的談判就此暫停。
開灤公司在公告中稱,擬注入的部分資產業績波動較大。由于目前煤炭市場的行情,未來盈利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為保護公司股東利益,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行業景氣度下降,煤價快速下行,煤炭上市公司中的老牌動力煤生產企業山西大同煤業受沖擊很大。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大同煤業實現凈利潤0.6億元,同比下滑91.2%,折合每股收益0.04元。2013年一季度每股利潤為-0.18元,環比下滑100%,顯示出煤價下跌的影響還在繼續。
煤價下跌帶來煤炭銷售收入下降,但由于規模龐大,大同煤業部分礦井處于開采末期,成本難以下降,部分費用甚至不降反升。在市場下行壓力下,大同煤業存貨周轉天數及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都出現了大幅增長。未來,大同煤業煤炭增產主要來自于新投產的內蒙古色連礦及該公司將與同煤集團共同開發的寧武煤田南礦區梵王寺井田。
從整體上看,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發展狀況大多不太理想,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煤能源的表現可圈可點。中煤能源強化煤炭核心業務、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力發展煤化工、煤礦裝備制造、發電等相關產業,拓寬公司業務范圍,對沖煤炭價格下行帶來的風險。
2012年,中煤能源原煤產量為1.4537億噸,同比增長11.3%;商品煤產量為1.1440億噸,同比增長9.7%;商品煤銷售量為1.4954億噸,同比增長7.9%;焦炭產量為170萬噸,同比減少17.5%;煤礦裝備產值為85億元,同比增長4.3%。這些數據和歷年相比較沒有明顯的下降,銷售毛利率甚至較前幾年有所提高,表明中煤能源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總體來看,中煤能源在煤炭行業整體艱難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煤炭生產成本下降。
F、價格底部徘徊利好要到冬季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日前下達了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任務。2013年,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任務670萬噸,分別由現有的儲備點和承儲企業承擔。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價格由市場決定,煤炭價格止跌回升基本不大可能。原因是下游需求上不來,進口煤沖擊,水電擠占火電市場。短期內,煤價難有大的起色。
對于煤炭價格后期走勢,業內繼續看低。金銀島發布報告認為,煤企及貿易商繼續降價的意愿不大,動力煤價格將在底部徘徊較長時間。
同時,進口煤對國內煤的沖擊較大,再加上秦線檢修結束,煤車進港數量大增,港口庫存快速提高,港口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格局又將形成。
當前,市場依然處于煤炭消費淡季,下游企業庫存需求不足,采購觀望氣氛依然較重,煤炭供給寬松局面難改。再加上未來水電發電量有望提升,擠出效應顯現,使煤炭需求不足雪上加霜,煤價將繼續進入下跌通道。
不過6月份,煤炭市場應該有止跌跡象。二季度,我國煤炭市場將會保持穩定的態勢。第三季度迎峰度夏期間,對煤炭市場的提振作用不會很明顯。如果豐水期水電出力增加,煤炭市場整體可能穩中有降。到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冬季電煤儲備以及大秦線秋季的例行檢修都會給煤炭市場帶好利好,屆時煤炭價格或保持穩定小幅增長水平。
實際上,煤炭的最大用量是電煤,而電煤需求直接受工業表現影響。目前,我國工業數據并不好,除非經濟向好,否則煤炭價格仍將低迷。但在城鎮建設推進的情況下,煤炭價格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幾率。
G、深度調整到位煤市有望回暖
據分析,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煤炭市場形勢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是宏觀調控下出現的情況。國家提出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經濟速度放緩了,煤炭市場也會相應出現變化。二是煤炭的下游產品鋼鐵產能過剩。客觀上,鋼鐵市場有需求,鋼鐵產能就釋放。市場容納不了,鋼鐵就降價,就減產。隨著鋼鐵的波動,煤炭也在波動,市場不穩定。三是進口煤大量增加,對國內煤炭市場形成不小的沖擊。
我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率先企穩復蘇,種種經濟向好預期將繼續提高我國對煤炭的需求。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認為,2013年一季度,國內煤炭消費量超過10億噸,全社會庫存已連續兩個季度快速回落,種種跡象表明煤炭市場開始回暖。面對全球經濟低迷、復蘇曲折,全球煤炭貿易也將繼續向亞洲地區傾斜。
專家認為,雖然今年以來,我國煤炭需求市場有所回暖,但煤炭產業低迷的情況并未扭轉。不過,總的來看,現階段我國煤炭產業深度調整已基本到位,煤炭價格繼續大幅下跌的空間不大,行業景氣度不太可能出現驟降。
事實證明,煤炭企業過去在技術和經營管理上零星的、小打小鬧的創新,已經不適應市場環境,并開始阻礙其發展。未來我國煤炭企業比拼的將是煤炭的開采成本,具有低成本優勢的大型企業仍有擴張潛力。
煤炭企業預計,今后煤炭行業利潤仍保持下降的趨勢,企業不能盲目樂觀或麻痹大意。而要千方百計求生存、謀發展,靠發展化解逆境中的問題。煤炭企業應主動壓縮成本,盡快轉變落后的發展方式,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拓寬煤炭銷售渠道,維持客戶關系增加煤炭銷量,不斷提高企業自身實力和應對復雜市場環境的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和發展。
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卜昌森認為,對當前的我國煤炭行業來說,價格不振、利潤下滑仍將持續一段時期。煤炭企業內部應在寒冬環境中抓好管理、控制成本,加快淘汰低效率項目和落后產能。同時,煤炭產業應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充分運用資本運作做大做強。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