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屆廣交會中 了解中國
廣交會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成立五十五年以來,見證了中國外貿事業的風云變遷。了解廣交會大事記,就是了解中國外貿歷史,世界工廠網特意將廣交會成立以來的大事為您總結起來,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廣交會大事記,了解中國外貿歷程。
廣交會歷屆一表覽
1956年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名義在廣州原中蘇友好大廈舉辦了為期兩個月的“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
1957年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各外貿公司在廣州舉辦了春秋兩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1958年會址遷至今僑光路2號的“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出口成交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達1.5億美元。
1959年會址遷至起義路陳列館,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僑光路陳列館的2.7倍。
1967年周總理視察春交會,并做群眾組織工作,保證了交易會順利召開。
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后,1972年春交會應邀到會美商有42人,這是中美貿易中斷二十多年后美商首次到會。
1974年第三次搬遷至現在的流花路新建的廣交會大院。展館正面鑲有郭沫若先生手書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1980年廣交會開始了對臺貿易。
1983年中外合資企業首次到會開展出口成交業務。
1984年~1985年廣交會分別獲得意大利“國際墨丘利金獎”、西班牙“國際貿易獎”。美國副總統布什參觀1985年秋交會。
1986年廣交會斥資6000多萬元對展館進行系統改造。舉行了60屆慶祝活動。
1989年一年兩屆出口成交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108.9億美元。會期由20天改為15天。新增設了經濟特區交易團。
1993年實行主要由“省市組團,按團設館”的改革,共設45個交易團,試辦輕紡交易會。
1994年廣交會開始按“省市組團,商會組館,館團結合,行業布展”的方案組展。設六大行業館。
1996年廣交會加大了招商力度,邀請國外知名工商貿易團體和高層貿易代表赴會。
1999年獲外經貿部授予自營進出口權的私營企業首次亮出自己的牌子走上前臺。
2000年廣交會會期由15天改為12天;到會客商突破10萬人。
2001年春交會到會客商超過11萬人;成交金額達158億美元;廣交會加大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
2002年從第91屆開始,改為一屆兩期,每期六天,兩期內將間隔四日;同時,將參展的商品分類,安排在兩個時段中分別展出。
從以上這些廣交會大事記可以看出,廣交會從成立到發展到輝煌,無不反映了我國外貿的發展情勢,甚至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狀況。一篇廣交會大事記,反映的不僅僅是廣交會的輝煌,更是新中國的輝煌!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