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工業機器人的部分高端核心零部件如高精度減速器等,國內還不具備相應的制造能力,研發和制造技術水平急需提高,相應的標準也需要加強與完善,以引導和促進國內相關企業提升制造能力。
2)國外機器人巨頭具有先發優勢,已搶先一步占領了機器人市場。已有的機器人國際標準大多是在參考發達國家已有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制定或轉化而來。標準化的優勢又進一步促進了國外機器人公司對機器人市場的占領,縮小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市場空間。
3)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不完善,標準和規范有待健全。伴隨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長,工業機器人企業大量涌現,同時產生的問題就是良莠不齊,質低價廉的惡性競爭嚴重。由于產業發展迅速,國家標準無法及時跟進,造成機器人產業處于前景廣闊但尚無秩序的“各自為政”階段。
4)標準不完善限制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完善的機器人安全標準體系(包括使用者的安全、服務機器人本身的安全及服務機器人對于人類社會的安全要求等)及評價體系,是服務機器人能被企業和使用者認可接受的基礎。我國亟需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服務機器人安全標準,為國內服務機器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支持。
5)我國機器人產品出口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巨大沖擊。各個發達國家針對機器人產品設置了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目前國內亟需制定與國際相接軌的機器人產品標準,降低機器人企業出口成本,促進機器人的國際貿易。
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對標準化工作提出的新需求
為了加快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機器人產業發展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我國在《中國制造2025》中強調了將機器人作為未來重點發展對象,并強調以標準引領中國制造質量的提升。我國在2016年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加強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機器人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構建和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加快研究制訂產業急需的各項技術標準,支持機器人評價標準的研究和驗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
相較于國外由大公司和行業協會主導機器人標準化工作,我國機器人標準化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我國機器人標準化工作提供了助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機器人在產業和市場兩方面,都已具備相當的規模,這也就為我國的機器人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快機器人標準化建設是推動我國機器人技術更好發展的動力源泉;
我國機器人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技術基礎,這些重要的成果急需通過制定標準進行有效的固化。為產業發展提供可資參考的技術范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少走彎路。同時,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微納、仿生等新興技術領域,也需要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打破國外對新技術的封鎖,為我國自主研發高水平的機器人標準提供技術支持。
2)加快機器人標準化建設是滿足我國日益提高的服務機器人需求的有效途徑;
我國擁有龐大的服務機器人的剛需市場。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面臨著勞動力短缺、養老助殘等社會問題;從行業層面來看,我國在工業、國防、勘探、科考、醫療、救援、教育等各個行業都在快速發展。機器人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可預見未來我國將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且我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遠超過工業機器人。如此龐大的市場需要標準進行規范和引導,對我國標準化工作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3)加快機器人標準化建設是搶占國際新興機器人產業制高點的有效手段;
服務機器人產業屬于新興產業,我國在該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有明顯優勢,我國標準化工作能夠幫助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市場等方面迅速占據國際領先地位,更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以標準引領產業發展,在國際機器人標準化舞臺上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針對上述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對標準化工作的新需求,我們應該加大機器人相關標準化工作的進程,并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
1)加強我國機器人標準化工作的組織機構建設,完善我國機器人標準化工作的頂層設計。以全球化的視角,從全行業的高度提高機器人標準的科學性、適應性與有效性;
2)加強標準的推廣實施,加大標準化工作的執行力度。完善標準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加大標準的推廣和實施力度;
3)推動研發與標準的協調發展,以科技手段提高標準本身與檢測方法的科學性;
4)積極推進機器人標準的國家化戰略,加強國際合作,參與國際競爭,以技術標準化促進產業國際化;
5)加強機器人標準化相關工作的人才培養與標準化知識的宣傳工作,提升從業者對機器人標準化的認識與業務水平。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