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聯益:臺資軟板業 足抗日韓
臺灣軟板產業素有“北嘉聯益、南臺郡”雙霸的說法,其中嘉聯益在合并同業百稼后,在董事長蔡長穎、總經理吳永輝帶領導下,順利成為臺灣第一、全球第七的位置,而此刻軟板產業正漸入佳境,尤其在日韓客戶的加持下,臺資軟板廠近一步獲得與日韓軟板廠競爭的籌碼,身為嘉聯益總經理也是臺灣首批躋身軟板產業先驅的吳永輝,如何看待臺灣、大陸、韓國、日本四地軟板業者實力的消長,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臺灣與大陸軟板產業近來崛起速度甚快,以您在軟板業界逾二十年的經歷,認為何地的軟板廠較具潛力?
答:目前軟板市場仍以大陸華南與韓國兩個市場較為競爭,但日本則仍是全球最大軟板市場,而臺灣現有三十家軟板廠,大陸超過百家,韓國約五十家。我比較看好臺資廠潛力,理由為,從產業鏈角度分析,自Polyimide到中游的軟板銅箔基板,以及逐漸站上國際舞臺的軟板廠,整個產業供應鏈已逐漸成形,這點會讓臺灣軟板產業在國際上相當會具有競爭力。其次,臺灣在手機與面板生產組裝的市占率將逐年提升,在本土客戶的提攜下,容易出現雙贏效果。
問:近期大陸、韓國與日本近期軟板產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以日本來說,近年來全球市占率逐漸下滑,包括Cosmo與Santa Light Metal等,經營超過十年以上具規模的二線軟板廠也不支倒地,顯見產業前景遭遇困境,至于NOK與Fujikura等現存業者,則以提升研發能力維持全球產業龍頭地位。今年韓國軟板廠的營運仍未見有明顯的復蘇,加上缺乏海外據點,如Young Poong無大陸廠、Interflex大陸廠只有后段制程,因此競爭力正逐漸消失。至于大陸地區較具實力的軟板廠皆為外資企業,本地軟板廠規模則不大,技術層次也較低,大多僅在單、雙面板市場上著墨,多層化及細線化產品則因能力不及而無法與外資軟板企業競爭。
問:嘉聯益未來的市場與產品定位與兩岸四廠如何分工?
答:高階手機的功能不斷提升,液晶電視已經進入家庭,未來幾年將呈現高度成長,因此嘉聯益將主攻手機市場,其次為面板市場,而目前兩者已占嘉聯益的業績比重達七成,其次也會生產數位相機、衛星導航系統、筆記型電腦、光碟機、MP3播放器等軟板,以分散經營風險。至于兩岸四廠的分工,樹林新廠明年完工為企業營運總部與臺灣生產基地,蘇州百稼廠以生產臺灣的二手單為主,至于昆山廠則多為自行接單,客戶群包括大陸本土手機與消費性電子大廠及落腳華東的韓系手機大廠等,兩岸各廠將采取雙翼的平衡布局,達成華人世界第一大及全球第五大軟板廠的目標。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平板顯示器的技術進步無終點!
下一篇:正宇的“臺達”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