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作,演繹創新—英特爾中國故事之羅斌
羅斌——英特爾
羅斌在做報告
羅斌(中間)
羅斌,這位英特爾投資的資深經理,在短短一小時的采訪中,仿佛給我們上了一課,這一課,是關于如何以智慧的方法,投入摯愛的事業,時時處處演繹創新。
一個電話,叩開政府采購的大門
羅斌初入公司時任英特爾體系架構經理 (Architecture Manager)和技術發言人。通過對行業的深入認識和與眾多OEM大客戶銷售主管的交流中得知,隨著政府采購法的出臺,國家機關、政府部門對信息技術產品將逐漸從過去的分散零星購置過渡到采用集中招標采購的方式。羅斌注意到,政府新的集中采購途徑對如何正確確定現行和未來電腦產品的指標參數上帶來了更高的要求,而英特爾體系架構咨詢正好能在此提供公正和透明的決策支持,于是羅斌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直接聯系正處于籌備階段的中央政府集中采購管理部門。
于是,羅斌從相關網站上,查詢到總機號碼,撥通了電話:“你好,我是英特爾……”
羅斌突兀的開場白并未受到“冷遇”。電話里的對方朋友的回答更讓人倍感親切:“我聽過您有關英特爾架構的演講,您講得很好?!痹瓉恚洺C鎸γ襟w、接觸各類客戶,已經為羅斌贏得了良好的公眾形象。
開始出乎意料的順利,讓羅斌直接道明了心中的構想,“英特爾公司希望為新的政府集中采購項目貢獻智慧,能否能有機會詳細交流?”得到對方首肯后,他與老板張健一起拜訪政府集中采購中心。
羅斌坦言:“我自己都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想法、一個電話,就叩開了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集中采購的大門?!?/FONT>
他對此頗感欣慰,通過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負責政府集中采購部門的官員認真聽取了羅斌的建議,并將其提供的以產業共同遵循的英特爾架構、未來產品路線圖的相關參數、指標融入電腦產品集中采購規范。當時籌備集中采購辦的領導,更是懇切希望羅斌和他的同事能長期為政府集中采購提供建議。從此,基于英特爾架構提出的“未來計算機采購技術指導”成了集中采購內刊的固定內容,羅斌和他的同事也成了政府采購部門的好朋友。
“非典時期,正式成立投入運作的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舉行第一次大型活動,很多供貨商為了未來競標,花大筆錢去贊助晚餐。而英特爾的代表憑借與采購中心官員、朋友的信任和了解大方地一起坐在主位,談笑風生地幫助引見各OEM伙伴…”
“機遇固然重要,但是工作中的創新更可貴。只有我們挖掘出新的想法,才能抓住機遇,開拓出工作的新局面。”羅斌與籌備階段的中央政府集中采購管理部門的電話之約,正演繹了一篇頗有傳奇意味的智慧故事,也為“工作創新”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不遺余力,幫扶成長型企業
英特爾體系架構經理的工作與支持政府采購的經歷,使得羅斌在IT產業領域建立起廣泛的人脈資源,積累了豐富的政府事務處理經驗。因此羅斌一度被借調至某國際電子商務標準化組織擔任中國總監。
在幫助國際標準化組織在中國市場推廣IT技術的過程中,羅斌發現:很多國外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很難走進中國市場。即使跨入中國市場,也有95%左右的企業因對中國社會、文化等缺乏基本了解,而在運營2、3年后,就黯然退出。
針對這一現象,羅斌經過一番深思后,找到了答案。他成立了一支高度專業化的業務支持培訓團隊,不僅在外企在進入中國市場前期給以投資指導,而且“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在他們進入中國市場一段時期內,對其在與政府部門溝通、與本地客戶合作、以及本地化營銷等方面的業務運營給予一條龍的幫助。
巧的是,不久后,英特爾公司的風險投資部門-英特爾投資確立了一個新職位,正是針對和幫助英特爾投資的成長型企業實現更快速的市場推進與盈利。而且,投資部門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于是,羅斌義無反顧的加盟了英特爾投資負責亞太業務發展。
那種感覺,何等意外,又何等暢快。重回英特爾,他有了更為適合自己的平臺,而之前在英特爾體系架構部門與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使得羅斌對成長型企業有深入的了解,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
投資業務要取得雙贏,不僅需要發揮投資的平臺作用,還需要廣開渠道,為這些或者技術見長、或者市場優勢明顯的企業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實現優勢互補,并在其中找到英特爾投資的增值通道。
“通過研究和實踐,我們采取與重點客戶‘一對多’的服務方式-將英特爾投資的全球的成長型企業集合成冊,針對一家亞洲本土企業的實際情況,再由該企業自己從中挑選出10家左右與自己業務關聯密切的潛在合作伙伴”。然后,羅斌再通過“英特爾投資技術創新日 (Intel Capital TechnologyDay)”形式,邀請英特爾投資組合公司與它們心儀的亞洲知名企業進行面對面交流。
從國際標準化組織到英特爾投資,延續、實現著他幫助成長型企業走想更大成功的夢想,而英特爾投資技術創新日,也確實為這些企業拓展市場助益不少。羅斌告訴我們,當時英特爾投資的北京隨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參加英特爾在美國的技術交流日,與媒體服務巨頭OMD達成了合作——“他們的技術很棒,但是缺少是合作機會,我所做的,也就是幫他們臨門一腳”,羅斌謙虛的說。
除了將國外的成長型企業成功“拉”進亞洲市場以外,羅斌還有一個重大任務——將英特爾在中國投資的30余家企業,“推”入國際市場。而這些企業,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墻內開花,墻外不香”。
談到這里,羅斌與我們提起了英特爾2007年投資的浙江中控。最初,與國外同行競爭對手相比,浙江中控在國內的集散控制系統市場占有絕對的優勢地位,但在海外,市場占有率卻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為此,羅斌在投資總監的支持下,上門拜訪中控公司,與海外市場開發團隊和決策人員深入交流。然后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英特爾的最佳實踐,在客戶選擇、市場策略、營銷方法等方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切實幫助浙江中控逐步實現“香飄墻外”。
“現在,英特爾投資業務發展工作已經成為推動客戶實現廣泛合作的大平臺,所以多次舉辦英特爾投資技術創新日老客戶依然主動要求安排下一次的具體時間和內容。因為他們知道,英特爾投資資源的珍貴價值。”羅斌對工作意滿志得。
100件事,只做10件?
在收獲工作帶來的成就的同時,羅斌坦言,肩上的擔子也沉甸甸的。在超過40個與英特爾有合作業務的亞洲頂尖公司中,羅斌需要思考:對每個企業應該采取怎樣的合作模式,哪些業務應該作為重點,如何應對不同國家的不同經濟形態等諸多問題。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對英特爾投資組合公司在每個客戶中進行的每一個項目都事事躬親,顯然會分身乏術,但羅斌從容解決了這一問題:“手上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必須反思,假如手上有100件事,我如何只做10件就可以成就全局?”
羅斌認為,應該運用技巧和經驗選擇10件最重要的項目并將其做好,“用這10件重要的項目帶動及行業中廣泛合作伙伴的努力完成其他的90件?!?/FONT>
反之,如果100件事中辛苦努力做成了99件,關鍵的1件沒做成,有可能結果還是失敗”,羅斌和我們開玩笑道,“你們就當這是我為了‘偷懶’總結出來的‘真理’吧!”
當時,一家從事無線USB應用的以色列公司在與中國電(600795,股吧)子集團 (CEC)的一次英特爾投資技術創新日中,走進了國內客戶的視野。該企業最亮眼的技術,是將電腦高清圖像通過無線寬帶的方式傳輸到電視上。這一技術引起了CEC旗下兩大企業——長城科技與熊貓集團的巨大興趣。
這時,羅斌的角色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項合作涉及國外成長型企業與國內兩大客戶的切身利益,如果權衡不好,勢必影響合作的進程。
一番思索之后,羅斌找到了辦法。他一方面幫以色列企業與熊貓集團共同申請江蘇省科技發展基金。通過這筆基金支持合力開發“新一代一體化電視”——“起居室電腦”,并一舉成功;另一方面,考慮到此前長城科技已入資冠捷科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平板顯示器工廠,他促成了以色列企業與長城聯手開發無線顯示器的相關技術。
就這樣,通過將三家企業的巧妙搭配,羅斌化繁為簡,實現了多贏。
采訪中,我們深味羅斌的睿智,其由智慧而引出無處不在的創新,也讓我們時感茅塞頓開。雖然他也承認,很多時候,工作與生活依舊忙碌。但是,或許正是因為始終處于忙碌之中,才讓他去不斷思考與追尋如何化繁為簡、如何事半功倍——或許,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智慧之源、創新之本。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