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公司將與西門子公司合作建設工業4.0智能工廠。比亞迪正在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智能化的先進管理方法等來提升制造水平,加速向工業4.0邁進。
川崎重工預定于2016年內在中國新建最尖端的工業機器人工廠。川崎重工出資51%的中國合資公司將負責在重慶建設新工廠,計劃年底之前投入運轉。
綜合中國各城市普遍建設的地鐵、高速鐵路以及新能源公交體系,比亞迪電驅動軌道交通系統囊獲了“鐵電池”、輪邊驅動電機、適用于軌道交通的能量回收系統、無人駕駛等領先核心技術。最終全部系統均有比亞迪自行制造整車、軌道、車站及信號管控系統。
專家預測機械工業仍將經受嚴峻考驗。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宏觀經濟形勢逐步好轉,機械工業下行態勢也將逐漸企穩,加上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部分結構調整起步較早的企業、行業和地區將加快回升。
德國車企奧迪、寶馬和戴姆勒9月27日宣布與移動電信網絡設備公司愛立信、華為、英特爾、諾基亞和高通結盟,組成5G汽車聯盟,加快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互聯設備。
作為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先進制造企業,霍尼韋爾提出自己對供給側改革的觀點并非空穴來潮,而是有著非常扎實的技術與產品支撐著自己的底氣。
擔任主席的日本國土交通相石井啟一表示:“關于各地區容易不統一的規定框架,就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獲得了理解。”若制定國際標準取得進展,車商就能在世界各國銷售同樣的汽車,有望憑借量產削減成本。
青藏鐵路、三峽大壩、高鐵系統等技術難度高、規模龐大的工程都在中國,并且中國的工程機械已全面替代了進口,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通過了最嚴酷的市場考驗。
近日,在北京市、南非東開普省、伊麗莎白港市政府相關領導和北汽集團、南非工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IDC)相關領導、合作伙伴的共同見證下,北汽集團第一座海外整車制造工廠——北汽南非工廠在被譽為“非洲底特律”的著名港口城市伊麗莎白港隆重奠基。
當前中德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為更好落實中德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和《中德合作行動綱要》,9月10日到12日,深圳市市長許勤率深圳代表團對德國進行友好訪問。
8月26日上午,目前國內單支最重、全球回轉直徑和全沖程最大的MAN系列7G80ME-C曲軸在大連重工泉水基地曲軸公司成功下線,并正式形成批量化生產。至2018年,大連重工將陸續出產50多支同型號世界最大的曲軸。
8月30日,由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秦川集團)牽頭的“機器人用精密擺線行星減速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標準項目在寶雞啟動。
智能交通系統會成為我們未來基礎設施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這部分怎么提供維護、有效運轉,是需要進一步關注和積極探索的,目前這個缺口已經很大,需求非常強勁,但是我們供給跟不上來。
智能交通系統會成為我們未來基礎設施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這部分怎么提供維護、有效運轉,是需要進一步關注和積極探索的,目前這個缺口已經很大,需求非常強勁,但是我們供給跟不上來。
繼北京全球發布HanergySolarO、HanergySolarL、HanergySolarA及HanergySolarRolar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后,8月25日,漢能再攜旗下HanergySolarO、HanergySolarA兩款車亮相上海國際車聯網與智慧交通展覽會。
繼北京全球發布HanergySolarO、HanergySolarL、HanergySolarA及HanergySolarRolar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后,8月25日,漢能再攜旗下HanergySolarO、HanergySolarA兩款車亮相上海國際車聯網與智慧交通展覽會。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產業暴露出政策依賴癥、技術研發后勁不足、行業低水平盲目擴張、安全事故頻出等諸多問題,下一步產業應該如何發展?